从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看毛主席的“大三线”策略

2024-10-20 2586 2
作者: 政说心语 来源: 今日头条

1.jpg

  据财联社官方账号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财联社9月2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

  国务院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的重大部署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工业产业都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比如上海、福建、浙江、广州等城市,只有深圳、海南等是改革开放时期新开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区。而中西地区则处于工业相对薄弱地区,使东南一带与中西部地区形成很大的差距,通过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就会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减少中西部劳动力外流,加大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就地就业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把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到中西部地区,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高端化科技产业,最终形成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是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来看,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特别是当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极不平静。美国在中国周边实施一系列军事部署,比如在菲律宾部署导弹系统,其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能够覆盖中国广东沿海地带。此外,日本正在积极扩军备战,美国为威慑中国考虑在日本部署中短程导弹,从日本发射的导弹可直接威胁到我国山东、江苏等东部港口,这无疑给我国的发展带来重大威胁。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大多集中在东南一带,倘若这些地区遭受导弹攻击,国家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我国必须未雨绸缪,做好万一发生战争的准备。

2.jpg

  由国家关于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转移的部署,不禁联想到当年毛主席“大三线”的伟大战略部署。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时,为什么把它叫“三线”建设,它的由来是,把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为三道线。即地处沿海、沿边的前线地区称为一线。把位于一线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叫二线地区。三线地区就是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称为“小三线”。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