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东北解放战争必须注意的四个尖锐问题
一、进军东北是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独立自主做出的战略决策!
关于打通红军主力和东北的联系,毛主席早就在抗日战争初期开始规划了。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九天,毛主席、朱老总就迅速致电彭德怀、任弼时,指示“以二十七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及骑兵团共三千余人,编成一游击师派去,活动于热、察、冀间,而多派红大干部随去,扩大义勇军运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关于红军编制及准备》)这就接近了东北地区,方便了我军进军东北。这是我们独立自主的决策。
1938年2月8日,毛主席提出在热河、河北交界的雾灵山一带发展新的游击区,他指出“这是敌人的远后方,东面策应东北抗日联军,南面策应晋察冀,北面与蒙古接近,西面与绥远联系,在天下有变的时候,这个地区可以首先得到国际的援助。” (《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8年, 四十五岁)毛主席做的这个决策,为我军能进军东北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保障。
我军进军东北、打通和东北联系,根本不是所谓的“二战以后苏联建议下”才决定的,而是1937年以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早就独立做出的正确决策。
1945年8月20日,毛主席就指出:“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山东之两团限电到十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每团官兵不得少于一千五百。必须明确宣布去东三省之任务(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必须有良好之纪律。配备及出动情形望告。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抽九个团赴东三省》)可见,毛主席的决策是非常迅速、及时的。请注意,那时没有任何国际的“建议通知”。毛主席的这一正确决策更是独立自主的。
“9月14日 苏联后贝加尔湖前线总司令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代表贝鲁罗索夫中校和曾克林乘苏联军用飞机到达延安。贝鲁罗索夫中校向朱德转达马林诺夫斯基的口头通知:蒋介石军队与八路军进入东北,应按照特别规定的时间;苏联红军退出东北之前,蒋军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东北;八路军的个别部队已到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热河省平泉县(今属河北省)等地,请朱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苏联红军占领的地区;苏联红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红军不久即行撤退,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内部问题由中国自行解决。”(《彭真年谱》)可见,苏联派代表找我们讲的是机会均等,不是支持我们完全占据——而且他们来的时候还比毛主席的决策晚了将近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