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的这个神来之笔 ,被日军称为八路军的“典型游击战术”
神头岭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山西省潞城县东北部神头岭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为八路军山地游击的经典战例,共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近千人,大大提高了抗战军民粉碎敌晋东南“九路围攻”的信心。
战前形势
1938年初,山西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反攻太原计划流产,日军向晋南、晋西发动攻势。平汉线日军108师团配合太原20师团进攻晋南临汾,突破东阳关川军防线,2月20日已进占长治,3月4日占领临汾,继续向风陵渡、军渡等黄河渡口推进。为钳制日军,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129师奉总部命令,由正太路东段井陉地区南下襄垣、武乡地区,准备打击侵入晋东南和占领长治之敌,在邯(郸)长(治)大道寻机歼敌。
此前在2月下旬的井陉长生口地区,386旅成功实施了一次诱伏作战,歼灭日军井陉警备队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我军也伤亡100多人。1∶1的战损,让129师师长刘伯承感到心痛,牺牲的大部分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啊!根据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对我晋东南“九路围攻”的部署文件,他注意到日军108师团的进军路线是由邯郸、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屯留、良马、府城进攻临汾,邯长公路为其补给线,黎城为其重要后方兵站基地,有敌百余人守备,经常来往运输辎重的汽车和马车。涉县有敌400余人,潞城有敌108师团和16师团步骑兵3000余人。黎城、潞城之间为丘陵,并有浊漳河相隔,河上架有木桥。针对这一态势和地形情况,以及日军一处受袭、他处必援的规律,刘伯承决定再来一次“吸敌打援”,狠狠敲它一下子,争取取得较大战绩和物资补充。于是决心以385旅769团佯攻黎城和阻击涉县可能来援之敌,以386旅(辖771团、772团)和师补充团在黎城、潞城之间的神头岭地区严密设伏,歼灭由潞城出援之敌。
具体作战部署
386旅受领任务后,于3月16日凌晨2时,疾进至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的续村岭、茶房、申家山等地。旅长陈赓亲率各团营以上干部到神头村附近山岭进行现场勘察,结果发现部队现有的国民党军绘制下发的地图与实地不符,公路不是图上所示从山沟间通过,而是从一条狭长光凸的山梁上通过。山梁宽度不过一二百米,路两边地势比公路略高,没有任何隐蔽物,只紧贴着路边,过去国民党军做了些简单的工事。山梁北侧是一条大山沟,沟对面就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即是神头村,再往西,就是微子镇、潞城。显然,这样的地形是不大适合埋伏的,如此暴露,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于展开。北面的深沟,也不便我预备队运动,搞不好,还可能让自己陷于被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