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陈赓:在国共军事调处中,高超智慧折服美国人
陈赓是八路军将领中颇具个性的人物。他出身黄埔军校,与国民党黄埔系将领稔熟,曾把蒋介石背离危险境地;在敌后抗日战场,他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成为太岳根据地的领导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大肆进犯太岳区,抢占胜利果实,相对富庶的太岳区成为国共双方冲突最为严重的区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知人善任,派遣陈赓作为军调小组中共方面首席代表,前往侯马、临汾、太原、北平等地,参加军事调处谈判。
有理有节 掌控谈判主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命令日伪军不得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然而处在日伪军当面的都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国民党军队远在大后方。为赢得调兵遣将时间,制造和平建国的假象,蒋介石一方面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利用和谈拖延时间,加紧准备内战;一方面积极从西南大后方向华中、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大规模运送兵力,以“受降”的名义,抢占被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包围的军事要地。毛泽东从争取和平大局出发,毅然赴重庆参加谈判。在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晋冀鲁豫边区主力发起上党战役,痛击大举进犯太行解放区的阎锡山军队,陈赓在上党战役中功勋卓著,有力配合了重庆谈判斗争。战场上打不赢,国民党不得不于10月10日签订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在美国特使调解下,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13日零时起生效,由此国共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军事调处谈判。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妄图用“和平”手段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实现在国民党领导下的所谓“中国统一”,出面监督干预停战协议的执行。1945年12月初,国民党代表张群、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方代表马歇尔组成军事三人小组,负责组建军调部。1946年1月13日,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共产党代表叶剑英、美方代表罗伯逊,在北平正式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和交通小组,主要任务是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监督停战、解决军事纠纷。军调部派往山西的有太原、临汾(原为侯马)和大同3个执行小组。
2月2日,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的陈赓,奉命担任临汾军事调处执行小组中共首席代表。美方代表为贝尔上校,蒋方代表为阎锡山第13集团军司令王靖国。陈赓接到指示后,迅速组成一个由第4纵队副司令员韩钧、太岳区党委宣传部长李哲人、纵队作战科长王亭兰、侦察科长史丁文等人组成的谈判代表团。在谈判前,陈赓告诫我方代表:第一,国民党和我们谈判是被迫的,他们根本没有和平诚意,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捣鬼;第二,斗争要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第三,不穿美国人和国民党的军装,注意风度仪表,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第四,对美国人和国民党要不卑不亢,坚持原则,站稳立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