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张、杨与蒋的矛盾如何激化,逼出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一专题的时间跨度,大概从1935年底中央到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开始,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包括如何突破困境,通过主动作为转变时局,促成国共合作,结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如何进行预见性的思想理论准备,如何在敌后打胜仗,如何发展壮大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还有在抗战中如何建党建军,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矛盾和摩擦等问题。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之后,系统总结了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又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解决了种种前所未有的难题形成的。这是一个极其曲折丰富、最后走向胜利的理论和实践过程,让我们一起踏上征程吧!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十六、蒋介石倒行逆施逼出西安事变
这一节的主题是: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倒行逆施,逼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36年11月30日,山城堡战役胜利后,彭德怀致电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就红军的行动方针提出:“在一个月内,求得再打一仗,消灭胡部4个团左右,可能引起战略上的变化,使敌不能不暂取守势。”
毛主席回电说:“我军似须一面整理,一面准备作战,再打一仗则大局定了。十二月确定在现地区随时准备打胡姿势,加紧休息整理。一二月后绥远、西北、全国有起较大变化的可能。”
尽管胡宗南在山城堡失败了,张学良在尽力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他还是要调集大军消灭红军,要毕其功于一役。下一步怎么应对?毛主席赞同彭德怀再打一仗的提议,以打胜仗来逼蒋抗日。而且认为,12月份红军在现地区再打一仗,大局就能定了,到明年一二月后,绥远、西北乃至全国,形势就有起较大变化的可能。
毛主席如此判断能相信吗?但历史展开后,事实不由得不信。做出这个判断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日,11天后西安事变爆发,到1937年一二月后形势大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已是不可改变的大势。
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他并不是只看到战场博弈,而是着眼于天下大势和矛盾发展的度。他并不知道张、杨下一步会如何逼蒋抗日,但他知道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已经到了众叛亲离、非变不可的时候了,蒋介石与张、杨的矛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而蒋介石并不自觉,也不思改变,反而不断地激化矛盾,最后逼出了震惊中外的兵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