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评》笔记:苏联的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和阶级斗争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宣布在苏联取消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根据,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苏联已经消灭了敌对阶级,已经没有阶级斗争。
苏联的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究竟还有没有敌对阶级和阶级斗争呢?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在苏联,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经过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摧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且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但是,在苏联,长时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中,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继续着。
由于苏联是第一个而且当时也是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没有任何别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也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规律的认识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斯大林在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以后,就过早地宣布苏联“已经不存在彼此对抗的阶级”,“没有阶级冲突”,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一致性而忽视它的矛盾,不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把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问题仅仅看成是同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进攻相联系的问题。这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
赫鲁晓夫掌握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以后,推行了一系列的修正主义的政策,变本加厉地助长了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在苏联重新尖锐起来。
仅仅翻看近年来苏联报刊的报道,人们就看到许多事例,说明在苏联社会上,不仅有许多旧的剥削阶级分子,而且大量地产生着新的资产阶级分子,阶级分化正在加剧。
让我们先看一看,在苏联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活动。
一些工厂领导人和他们的一伙,利用职权,动用国营工厂的设备和材料,设立“地下车间”,进行私人生产,私卖私分,大发横财。例如:
列宁格勒一个军用品工厂的领导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工厂“所有关键性职位”上,“把国营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他们私自进行非军用品生产,三年内,仅出售自来水笔一项就贪污了一百二十万旧卢布。在这些人中,还有“一生都在盗窃”的“二十年代”的“投机商人”。
乌兹别克一个丝织厂的厂长,同总工程师、总会计、供销科长、车间主任等人结成一伙,成了“新的企业家”。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套购了十几□人造丝和纯丝原料,“生产不入帐的产品”。他们私自招收工人,“实行了十二小时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