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考证】斯大林是怎样搞工业化的(二)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索索工业化的具体步骤。
自联共十五大后,索索把季托联盟打垮了。索索的工业化路线稳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加速建设了。
同时(1927年12月5日),联共十五大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尽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
其中,农业集体化我们在将另启一篇文章论述,这一篇我们主要论述的是工业化问题。
1.工业化的背景问题
一,问题:我们缺少什么?
当时苏联工业最大问题是技术陈旧与重工业缺乏。
第一,当时的工厂都是老厂,技术陈旧落后,可能很快就不能生产了。任务是要用新技术来改造这些工厂。
第二,恢复时期的工业,基础非常狭窄;在当时的工厂中缺乏数十个、教百个机器制造厂。这些工厂是国家绝对必需的,是我们当时没有而需要建立的,因为没有这些工厂,工业就不能认为是真正的工业。任务是要建立这些工厂,用现代化技术把它们装备起来。
第三,恢复时期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这种工业已有发展而且已走上正轨,但是轻工业发展本身后来也因重工业薄弱而受到阻碍,更不用说国家的其他种种只有靠高度发展的重工业才能满足的需要了。任务是要在现在侧重发展重工业。[1]
主要是重工业最为缺乏。
那么,怎么发展重工业呢?
有三种路径,一是发展沙俄没有的工业;二是发展国防工业;三是发展农用工业。
必须新建沙俄所没有的一系列工业部门,即建立新的机器制造厂、机床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厂和冶金工厂,创立本国的发动机和电站设备的生产,增加金属和煤炭的开采量,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所必需的。
必须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即修建新的大炮制造厂、炮弹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和机关枪制造厂,因为这是为了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保卫苏联所必需的。
必须建立拖拉机制造厂和现代化农业机器制造厂,用它们的产品供给农业,使千百万小的个体农户有可能过渡到集体农庄的大生产,因为这是为了社会主义在农村胜利所必需的。[1]
索索指出,这一切都是工业化政策所应做到的,因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就在于此。
附注(一):谈一谈苏联的黄金与外汇储备
一五计划前夕,外汇收入和外汇储备情况极为紧张。
国家一直在寻找紧缺的外汇以用于:第一,采购消费品,包括一系列的食品、服装和药品;第二,用以支持企业运转。苏联工业需要不断从外国采购机床、零部件、专用工具甚至是金属材料。 1924至1928年苏联的外贸是严重入超的。上述五年间外贸的总余额为净亏损9.33亿卢布。而且需要注意,这还是在苏联传统出口商品(粮食、木材、石油和石油制品等)在市场价格方面具有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发生的。国家外汇储备只够两个月的进口消耗。这样一来,1928年1月1日苏联国家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为3.043亿金卢布,一年之后,还是这个水平。[2]而国家除了支持最低水平的进口这一任务之外,还有其他任务。这样一来,根据奥尔洛夫的数据,1929年初苏联仅拖欠美国公司的款项就有3.5亿美元。[3]根据其他数据来源,一五计划开始时,苏联的外债为4.85亿金卢布,[4]这相当于国家银行黄金外汇储备数量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