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一个国家爱国的人多了,说明这个国家爱国主义搞得好。在苏联时期,苏联爱国主义教育搞得也很扎实,但到了赫鲁晓夫以后,苏联不断出现异见分子,出现反国家反领袖的怪事。而出现这些事与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有关,直接导致一些人把斯大林当成“恶魔”,社会上反斯大林的事及文字越来越多,导致无法逆转的问题。
赫鲁晓夫后来的苏联社会,把抹黑斯大林当成一种政治正确,即使到勃列日涅夫有所扭转,但并不善彻底,导致反斯大林的事依然存在。
并不是说斯大林有多完美,但一个国家如果不断反对国家历史上重要元首,就必然失去传承。没有斯大林,或许苏联不会发展起来,这是不争的事实。斯大林也做过一些错事,这也是事实。但彻底否定斯大林,苏联就成了“无源之水”。
当时反苏联反斯大林的人中,一些知识界的精英们起到很强的推动力,这些人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很差的作用,对苏联的破坏力很大。
一
自从赫鲁晓夫以后,苏联出现一批异见分子,不过这些人还不敢公开反对苏联,但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异见分子开始活跃起来,主要是一些知识精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知”,这些人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下,公开反对苏联,甚至要求苏联政府“揭露历史黑幕”,主张取消苏联体制,实行西方式的体制,这些人公开鼓吹,对苏联崩溃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当时有7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有名的苏联“公知”对苏联崩溃的助推作用很明显。
上世纪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有拉克申,曾是苏联“自由派”的代表人物。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他坚决拥护戈氏的人道社会主义的主张,以及西方自由化改革的措施。希望苏联全部取消现有制度,照搬西方制度。
赫鲁晓夫时期,曾写过反斯大林统治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雷巴科夫也是一个坚定的“反斯大林”公知。他写的小说被苏联封禁了20多年,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戈氏支持这部禁书发表,才得以重见天日。
有名的索尔仁尼琴,更是一个坚定的反苏公知,他甚至被苏联定为最大的敌人,因为索尔仁尼琴公开反苏联,称为“公知旗手”。碍于西方的原因,苏联只是驱逐他。但索尔仁尼琴迅速被西方捧成名人,把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索氏。美国甚至把索尔仁尼琴供养起来。
还有季诺维也夫,也是一个有名的反斯大林的学者。这个人从年轻时就对苏联不满,仇恨斯大林,甚至密谋暗杀斯大林。他写了很多反对苏联制度的文字,被苏联列入异见分子,勃列日涅夫时期,季诺维也夫流亡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