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考证】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前是毫无名气吗?
太多太多了,说不完,根本就说不完。
其中最重要的谣言就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前地位低下的问题。
以某位知乎网友言论为例:
斯大林在夺权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尤其是在理论工作上乏善可陈,比他厉害的有列宁,布哈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
实际上,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前地位并不低。
说斯大林地位低的是来源于托洛茨基的论述。
托洛茨基的p话本身不可信,因为当时他在国外,根本就没再国内,外加政治斗争斗不过斯大林,所以就想当然的说斯大林地位低下。
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子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斯大林在党内的地位就非常高了。
而且是列宁拉拢的。
斯大林的地位是怎么变得这么高的呢?
这要从1905年失败说起。
1.派系的混乱
随着1905年革命失败,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领导人要么逃亡国外,要么被抓进监狱里。而当时处于“斯托雷平反动年代”(斯大林语),国内革命一片萧条。
圣彼得堡警察局在1908年底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大都市组织情况的分析报告中写道:“今年春天,许多中央委员于地区工作人员(地方委员)被捕,地区的工作几乎停止,整个夏天都情绪低落......
涅夫斯基区。有一个地区委员会和一个执行委员会,他们很少开会……
圣彼得堡地区。自三月以来,失败后,根本就没有工作……
城区。绝对没有布尔什维克的活动。负责该地区的是孟什维克,从事教育工作,宣传合法的工人政党,公开鼓动反对党,特别是反对中央委员会和党委员会……
莫斯科地区。自冬天以来,工作没有改善。跟中央没有联系系。情绪很压抑……
维堡区。有两个非常低级的小组。有一个胶印机。工作很糟糕......
铁路区。根本就没有工作……
近郊区。没有工作,
Vasileostrovsky区。没有党的工作......
总的结论是:当地社会民主党组织的工作被极度削弱——没有专业人员,没有手段,甚至没有一点像样的设备......“[1]
2.巴库的强大:列宁认证
而唯独巴库党组织,也就是斯大林领导下的那个组织非常活跃,保存完好。
奥尔忠尼启则后来写道:“在俄国反动势力在整个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一个真正的工人议会正在巴库发展。在这个议会中,巴库工人的所有要求都是公开提出的,我们的整个最低纲领都是由我们的发言人制定的。”
索索在1910年2月13日在中央布尔什维克报纸《社会民主党》上发表的“高加索来信”中描述了1910年初布尔什维克在巴库的情况,署名为“K.S.”和“K.斯杰芬”。斯大林写道:“鉴于巴库在战场上的某些特定条件(一些集会的机会,尚未被行政部门完全破坏;现场和工厂委员会的存在),巴库的组织情况优于俄罗斯的其他地方。”[2]
外加列宁这时又要斗争召回派,又要斗争取消派,四面受敌。
马克西姆·高尔基积极参与了卡普里(召回派)学派的工作。1909年底,召回派开始出版自己的报纸《前进报》,指责列宁和中央委员会搞孟什维克主义。[3]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这时列宁看见了强大的巴库党组织,于是他准备要拉拢巴库人的党组织,为自己撑腰。
当时巴库多强呢?
1911年,成立俄国组织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全党会议。该委员会包括巴库的重要人物——Shaumyan(邵武勉)和 Spandaryan,Ordzhonikidze(奥尔忠尼启则——他虽然不再是巴库的成员,但代表梯弗里斯组织,但完全同意巴库的立场),圣彼得堡钳工Belostotsky,布尔什维克梯弗里斯组织成员E.D.斯塔索娃等。[4]
正如叶梅利亚诺夫所言:“事实上,组委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全党中心”。[5]
就连沱牌分子多伊彻也不得不承认
(高加索-巴库集团)成为布尔什维克组织的骨干。
(巴库人)开始发挥与该省占据的地方完全不相称的作用。[6]
巴库人的首领是斯大林[7],所以要想拉拢巴库人,必先拉拢斯大林。
3.列宁的拉拢
最终,1912年1月,布拉格召开六大。会议上,列宁承认斯大林与巴库人的地位。把他拉进中央委员会,成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我国一些低能学者说“斯大林之所以把布拉格代表会议抬得那么高,是因为在这次会议后他被缺席补选进党的中央委员会,并进入人数较少的中央俄罗斯局。”[8]
其实也说的没错,也就是在这次布拉格会议上,斯大林成为了最高领导人之一——领导俄国党组织。
布拉格会议,是列宁对斯大林的地位的认可。
这也反应了列宁政治手段的高超。
因为在当时,在国外的领导人一般都瞧不起这种国内的本土派。
组委呼吁所有党组织、所有党员“为我们党的复兴事业尽一切可能做出贡献,立即选举代表参加党的会议,在地方恢复社会民主主义”。
(但是)组委的活动在社会民主工党的侨民圈子中遇到了阻力。
奥尔忠尼启则与侨民的代表争辩说:“如果你与俄罗斯隔绝,已经失去了支持俄罗斯工作的所有能力,那么至少不要干涉我们......我作为俄罗斯组织委员会的授权代表,声明没有与该地的外国机构有任何共同点。”[9]
而列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发现这个问题,并且迅速的改正,不愧为革命导师。
——————
所谓的“列宁遗嘱”可能是伪造的。因为遗嘱根本没搞清列宁与斯大林的地位。
不是你列宁让我斯大林权力过大,而是我斯大林带着巴库小老弟为你抛头颅洒热血,为你列宁坐大牢、打江山、坐天下的。
所以在大会上列宁亲自为他拉票,把他提到中央委员,就是这个原因。
托先知在“斯大林评传”中百步笑五十步地评论道:“这样,斯大林从后门第一次进入中央委员会”。“从后门”指的是柯巴是通过列宁提议补选进中央委员会的。
1917年4月布党第7次代表会议上,柯巴因为履历上有1913-1917流放北极圈附近带来的空白期而不为一些党内同志熟知,列宁为保证柯巴当选中央委员甚至在大会上发言帮柯巴辩护拉票。最终柯巴以得票第三名(第一列宁、第二季诺维也夫)再次当选中央委员(做为对比,与柯巴流放同一地点的斯维尔德洛夫在会上就没有得到lenin的照顾,差点落选中央委员)。
1917年7月布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布党第7次代表会议比第六次代表大会从时间上更早,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后文会说为什么),柯巴代列宁做政治报告(列宁当时躲避临时政府通缉无法参会),正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布党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在布党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报告是极高的荣耀与特权,在党内这是默认的列宁做为党首的特权(莫洛托夫就对柯巴代列宁在党代会上做政治报告通过起义决议印象深刻,直至晚年都忘不了这一幕)。[10]
后来苏俄内战中,那些巴库小老弟都为了你列宁坐天下牺牲了,都死光了。
你说他斯大林该不该成为列宁的继承人?不继承他没天理呀!
随后,斯大林高度评价布拉格会议作为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的意义。斯大林在1927年12月的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说:这次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划定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界限,并将全国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团结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布尔什维克党。”
《联共党史》指出:“布拉格会议为党奠定了基础新型的,列宁主义的党,布尔什维克党。”[11]
最后一句中的“奠定了基础”这两个字绝非偶然。
正是因为巴库党组织倒向列宁,所以列宁才有了俄罗斯这个最大的基本盘,所以列宁才能够战胜各种派系。
提几句,其实,布拉格六大的情况比较好玩。
1.其中有布尔什维克,也有沙皇的间谍。
由于组委的努力,党的组织以这样一种方式呈现,即会议代表中几乎完全是布尔什维克。只有两个孟什维克代表——D.M.什瓦尔茨曼和 Y.D.捷文。(什瓦尔茨曼作为孟什维克的唯一代表被选入中央委员会。捷文代表巴库的孟什维克,随后成为“26名巴库政委”之一)。
沙皇秘密警察“派”了同样数量的代表参加会议。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中,代表中央工业区的两名(马林诺夫斯基和罗曼诺夫)是卧底警察。[12]
巴库人的地位非常大。
事实上,布拉格会议的第一份报告是由 G.K.奥尔忠尼启则,以及在布拉格会议之后,在新当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11名成员中,有3人代表巴库布尔什维克委员会或长期在其中工作——斯潘达良、奥尔忠尼启则、斯大林。后者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作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邵武勉于9月在巴库被捕,随后被流放。[13]
更何况作为巴库人的领袖索索呢?
为满足斯大林和巴库人将党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俄罗斯的要求,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由10人组成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它的10名成员中三名成为社民党中央委员会成员的“巴库委员”。明确响应斯大林提出“俄罗斯的倍倍尔”的号召,在生产中工作的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被引入中央委员会和俄罗斯局:M.I.加里宁,I.S.Belostotsky, G.I.彼得罗夫斯基,A.E. 巴达耶夫,A.S. Kiselev,R.V. 马林诺夫斯基。会议决定在俄罗斯创办一份合法的党报日报。[14]
当然,这不妨碍索索还在做大牢。因为在1911年9月9日,他就被捕并被流放到沃洛格达三年。[15]
4.巴库的强大:沙俄认证
连国外党的领导人都知道巴库人是领导核心,更何况把间谍机关打进党中央的沙俄政府呢?
在布拉格会议一个月后,巴库人的领袖索索逃出来了。
斯大林逃出来后,立刻开始写大量的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导俄国党组织进行活动。
随着斯大林的逃跑为政府所知晓,于是政府立刻开动国家机器,大范围的搜查巴库人的领袖斯大林及其小老弟。
连根拔除,就地剿灭,一个不留!
1912年4月22日,《真理报》发售当天,斯大林当街被捕。
警方报告说:“被捕时,他说在圣彼得堡居无定所。在对索索进行个人搜查时,没有发现任何犯罪工具。”
沃洛格达流放地的逃犯被转移到初步拘留所,他从4月底到7月初一直呆在那里。1912年7月2日,斯大林在公众监督下被分阶段从圣彼得堡驱逐到纳雷姆地区三年。[16]
之后,巴库小老弟也没能幸免。
斯大林的被捕绝非偶然。被捕前8天,奥尔忠尼启则在圣彼得堡被捕。在圣彼得堡监狱关押7个月后,奥尔忠尼启则被戴上手铐,带到施利塞尔堡苦役监狱,直到1915年10月,然后被驱逐到雅库特,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
1912年5月,第三任“巴库”中央委员兼俄国局委员斯潘达良在第比利斯被捕。他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高加索斯潘达人无法忍受恶劣的气候,在叶尼塞省服苦役时病倒了。他于1916年9月去世。
回想一下,邵武勉于1911年秋天被捕。
毫无疑问,逮捕和严厉的判决主要影响到“巴库委员”和他们身边的人。
1912年,曾在梯弗里斯与奥尔忠尼启则一起工作的组委委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候补委员斯塔索娃被捕。她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定居点”。
1912年8月,另一位“巴库居民”死于莫斯科的Butyrka监狱——V.F.Efimov(萨拉托维茨),自1909年10月以来一直被监禁。
因此,到1912年5月,所有“巴库”成员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都被关在监狱里。[17]
迫害是有选择的,专门打压巴库人。
由于马利诺夫斯基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成员,警方掌握了所有现役党派领导人的完整信息。逮捕和迫害是有选择的。
马利诺夫斯基和罗曼诺夫的情报并没有导致中央委员会和俄罗斯局的所有成员被大规模逮捕。彼得罗夫斯基、巴达耶夫和马林诺夫斯基本人能够在1912年秋天成功地进行竞选活动,并成为国家杜马的代表。[18]
为什么警察专抓巴库人呢?
因为巴库人非常危险。
很明显,“巴库”及其盟友在警方看来特别危险。试图将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斯潘达良和邵武勉等领导人赶出政治舞台,但并不反对彼得罗夫斯基、巴达耶夫,更不反对马林诺夫斯基成为国家杜马的代表。
从当权者的角度来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吸引工人加入党的领导层以及对工人需求的更多关注的索索他们比(在俄罗斯境外并忙于内部纠纷的知识分子领导的)政党有更大的危险。[19]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巴库人是实际的领导核心,是最有威胁的,国外的那帮玩意掀不起什么浪。
5.列宁失去巴库人的结果
巴库人失败的后果就是非列宁主义分子力量加强。
如沱牌。
与在维也纳举行的布拉格会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12年8月,在帕尔乌斯的同事托洛茨基召集了一次会议,试图将社会民主工党团结起来。参加会议的有不同派别的社会民主党人(托洛茨基主义者、崩得主义者、取消派、召回主义者),他们住在国外,与俄罗斯的实际工作没有联系。所谓的八月集团标志着托洛茨基又一次试图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中以中间派的身份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20]
同时,列宁与俄罗斯工人运动的联系明显削弱。
这就是列宁痛骂的“八月同盟”。
在布拉格会议后,斯大林的地位水涨船高。
11月初,斯大林(当时斯大林偷偷跑出来了)应列宁邀请,他来克拉科夫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议。列宁决定委托斯大林领导国家杜马中布尔什维克派的活动。列宁领导下的另一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于1912年12月至1913年1月在克拉科夫举行,斯大林、杜马派成员和一些地下党员参加了会议。[21]
但是,列宁对斯大林的拉拢,也仅仅是拉拢罢了。
对于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来说,巴库只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个外围城市。他们几乎不相信“巴库”的经验会在工人和社会民主运动的理论中引入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斯大林不会受到多大的重视。
列宁非常尊重斯大林,并在他的信件中称他为“了不起的格鲁吉亚人”,但这些话特别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对于列宁来说,斯大林主要是格鲁吉亚郊区少数民族之一的代表。[22]
就是说,斯大林的地位,仅仅是他的能力非常强而已。
列宁对斯大林和巴库人领导工会运动的经历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他在跨国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感兴趣。
在写给高尔基的关于斯大林的信中,他首先回顾了“高加索社会民主党人”的情况。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鞑靼人+俄罗斯人在一个社会民主党中一起工作十余年。由于1905-1907年的革命表明民族问题在俄国的重要性,列宁建议斯大林写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理论文章。[23]
这就是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几十年来,这项工作一直是苏联关于民族问题的任何声明的理论基础,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民族问题上没有任何详细的著作。[24]
关于这本书讲了什么东西,限于篇幅原因,我们不详细论述。
我们只讲一下这本书的出现的影响。
这本书的出现,让列宁看到了斯大林的一个新的闪光点——领导层开始将他视为民族问题专家。
列宁对斯大林的“论点”感到非常满意。由于这项工作,党的领导层开始将他视为民族问题专家。重要的是,这部作品与斯大林在维也纳写的所有笔记一样,以他的新笔名 - K. 斯大林签名。斯大林似乎将他的第一部成熟理论著作的创作视为向新品质的过渡,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新笔名,斯大林。[25]
是的,列宁开始重视起斯大林了。
但是,这还不够。
这得等到十月革命与苏俄内战的时候,斯大林的力量才逐渐表现出起来,列宁才会正视他那可怕的才能。
参考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郑异凡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知乎用户培根霍格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来源: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
【文/伟大的宣平,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