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林:《资本论》辩证法的开放性

2022-01-02 962 0
作者: 刘森林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摘要:针对辩证法可能沦落为固定、僵化、机械、模式化的“形而上学”的指责, 堪称运用辩证法之典范的《资本论》在存在论、方法论、实践论等层面广泛保持了开放性。辩证法的开放性是防止辩证法蜕变为固化、僵化、模式化“形而上学”的关键。在存在论上, 辩证法是对现实社会中逻辑的提升, 在立足经验事实向整体现实以及立足现实向事实两个方面都保持高度的开放性。在方法论上的开放性表现在, 立足普遍规律对特殊性、非同一性的开放性, 以及借助科学方法对更大整体和视野的开放性诉求。在实践行动论上, 辩证法永无止境的理想追求通过开放性与现实性的互动提供一种“行动的指南”, 保证辩证法不会僵化和固化。

  关键词:辩证法;《资本论》;开放性;存在论;方法论;

  一、辩证法的两个面向:存在论与开放性

  如果要借助一个经典文本来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 那首选无疑就是《资本论》。正如大卫·哈维所指出的, 要理解《资本论》, 必须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 而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 也必须阅读《资本论》[1]13。借助《资本论》来理解辩证法, 直接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两个问题:第一, 我们往往是从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统一角度来进行。这一点通过马克思在《资本论》二版跋中批评伊·伊·考夫曼“认为我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在论的, 而叙述方法不幸是德国辩证法的”[2]20获得了支持理由。割裂注重经验事实与注重整体、过程的方法, 进一步割裂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再进一步像诺曼·莱文那样割裂马克思与恩格斯, 会在辩证法研究中造成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防范。但是仅仅祛除这些割裂, 弥合人为夸大的两端, 就足以很好地把握《资本论》呈现给我们的辩证法吗?笔者认为不能, 我将在本文中论证, 必须把对辩证法的关注从方法论、思维方式进一步上升到存在论 (本体论) 高度, 才能更好地理解《资本论》的辩证法, 也才能真正防止对辩证法的误解。

  第二,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评杜林污蔑辩证法“不得不在这里执行助产婆的职能, 靠它的帮助, 未来便从过去的腹中产生出来, 或者他断定, 马克思要求人们凭着否定的否定的信誉来确信土地和资本的公有 (……) 的必然性”[3], 马克思在《资本论》二版跋中谈到, 孔德的信徒叶·瓦·德·罗别尔提在《实证哲学。评论》杂志1868年第三期上发表对《资本论》第一卷的评论, 除认定马克思“只限于批判地分析既成的事实, 而没有为未来的食堂开出调味单”[2]19之外, 也是责备马克思“形而上学地研究经济学”[2]19, 也就是用固定的模式处理事实, 推导出“辩证”结论。这种把辩证法视为一种自己走不出路来不得不借助使用的“拐杖”, 一种固定、僵化、无法自己产生新思想时借助套用的模式, 就是极端地把辩证法固化、模式化、 (传统) 形而上学化了。在其中, 开放性完全不存在了, 被否定和取消了。如果区分辩证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以及背后蕴含着的存在论, 这种指责会从叙述方法进一步指向研究方法以致存在论前提。这种指责有两个需要注意的观点: (1) 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意义甚至存在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是一种固化、模式化的思维方式并具有自己的存在论前提。(2) 辩证法是没有足够能力处理大量事实而不得不借助的低端工具, 或自己无法迈出步伐时不得不借助的“拐杖”。针对这种误解, 防止辩证法成为固化、僵化的机械套用模式, 保持辩证法的开放性就至关重要。我们将在本文中论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充分展现了一种足够的辩证法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足以能够提防辩证法沦落为固化、僵化、模式化的“形而上学”。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