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利:从厚到薄的辩证法
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这样的道理:读书是一个从薄变厚、又从厚变薄的过程。
从薄变厚反映了对事情的认识,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过程。比如,刚开始看到一个成语就是干巴巴的四个字,慢慢了解多了,才知道这四个字背后的故事,了解到这个故事的背景,了解到它带给人的多方面启示,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所以一个成语也可能写出一本厚厚的书。一个成语如此,两个成语如此,慢慢积累而至成千上万。这也是变厚的过程。
一个定理,一个公式,刚学的时候,只是知道它的典型用法,就像知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样。慢慢地知道了它有很多变形,知道它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也知道了更多的经验参数,总之,一个定理、一个公式的应用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
打仗也是一样,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打仗,被迫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仗、两仗、三仗,逐渐积累起来,战例越来越多,战争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身经百战,就从一个战争的门外汉成为一个行家里手。谈起战争,往往就可以口若悬河,就可以写出厚厚的战例集、回忆录。
学习武术也是一样,各种擒拿技术,也是一个招式一个招式积累出来的。面对对手出拳、出掌、用肘、用脚,抓肩、抓手、抓头发,皆有应对之法。逐步从刚开始的一个门外汉,成为一个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习练者。
由厚变薄,是因为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不断丰富,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更深刻的本质上去把握一个事物。这个时候常常就可以用“一言以蔽之”“总而言之”“万变不离其宗”来概括它,用更具一般性的规律来描述它,也可以更精妙地应用它。
还是以上边对战争的认识来说,经过战争的实践,经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16字游击战方针。又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几十年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积累,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对于军事斗争规律的认识又从厚变成了薄。因此,从厚变薄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就武术擒拿法来说,学习锻炼多了,也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那就是反关节制敌,就是利用其所不能而制之,就是“强人所难”。
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想越过从薄到厚而直接到薄是不可能的,但是遵守科学的原则,有着不断总结的主观意识,则可以加快这个进程,缩短这个进程。
类似的,做事情也是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变少的过程。做事情为什么是从少到多呢?因为我们在刚刚接触一个部门、一个领域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怎样做。有所作为的人总是试图去找事情干,他们满怀着好奇心、求知欲、作为感,试图从自己接触的一切人当中找到自己工作的知音,试图从一切工作领域找到和自己的交集,试图从一切资源中找到自己可借助的支持,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做、能够做的,结果事情就会越做越多。
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干着干着就会觉得事情多得有点儿背不动了,力不从心了,同时干着干着也逐渐摸透了工作的道道,知道了水深水浅、道远道近、孰轻孰重,知道了哪些事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当前不具备做成的条件的,同时哪些事情是可以合并同类项、可以化繁为简、可以一步到位的,结果事情又会适当变少。
书从厚变薄了,是认识深化了,不是知识变少了。事从多变少了,是对工作把握更精准了,不是懈怠了。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