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刘继明《人境》上部第二十一章
世界上的事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除了家庭和亲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同心合作社的“旱改水”工程进入了尾声,马垃和谷雨从长沙买回来的稻种也下了秧。
在水稻种植中,下秧育种是个最具有技术含量的环节。稻种泡几天水,秧田里的水几寸深,种子撒的均匀不均以及施多少肥料等等,都很有讲究,出一点差错都会影响秧苗的生长。有人种了半辈子田,始终掌握不了这门技术。在神皇洲,真正掌握育种技术,称得上“行家里手”的只有赵广富和大碗伯。搞集体那会儿,每到春夏季节,生产队里就要把他俩抽调出来,专门负责水稻育种下秧。分田单干后,每逢水稻下秧时,仍然有农户把赵广富和大碗伯请到秧田去“指导指导”,事情完后,户主往往给他口袋里赛一包香烟作为感谢,礼数更大的还要请到家里吃一餐饭。坐上席,有肉有鱼,还有酒,尊贵得很。
神皇洲的大多数农户都是种的中稻,一个多月前就插了秧,此时田里的水稻都长到了膝盖那么深,唯独加入同心合作社的几家农户现在才开始育种,还兴师动众地把刚割完小麦的旱田改成了水田,引得不少人啧啧称奇,不知他们闹的什么新花样。更让人惊奇的是,年过七十,已多年没下过田的大碗伯,竟然也从江堤上的哨棚里走出来,拄着拐杖来到合作社几个农户的秧田里“指导”, 身边还跟着以前开麻木的小拐儿……
八月上旬,当神皇洲大多数人家的中稻快要收割时,同心合作社的南优1126晚稻也开始插秧了。
可就在耙田蓄水的节骨眼上,同心合作社的副理事长谷雨跟神皇洲的种田大户赵广富发生了争执。
神皇洲的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旱田在北边,水田在南边。神皇洲的人平时都把北边叫旱田区,把南边叫水田区。合作社几家农户新改的水田都在北边的旱田区,靠水渠那一边是赵广富的几十亩旱田,谷雨家新改的水田正好紧挨着赵家的棉花田,前不久才从赵广富手里要回来。要想从水渠里引水过来,就得从他的田里过。在神皇洲,这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当谷雨雇人把抽水机都在水渠边安顿好了,赵广富却突然跳了出来,不让他们过水!
那会儿,谷雨和曹广进、胡嫂几个人正在用铁锹疏浚通往水田的过水沟。远远地,他看见赵广富冒着烈日,领着几个短工在自家田里给棉花间苗。由于耕得勤,施肥也足,赵广富家的棉花绿油油的,明显要比别人家的高出一截。谷雨正寻思着要不要过去和赵广富打个招呼,没想到赵广富自己走来了。
“谷雨,这是搞么子呢?”赵广富还没走近,声音先飘了过来。
“赵叔,亲自间苗呀?”谷雨扶住铁锹,站在田埂边,不无恭敬地把整个身子转向走到跟前的赵广富,“不是新改了几亩水田么,这不,马上要耙田蓄水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