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学


  以我的理解,所谓绿色经济,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物,大家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中国政府现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以及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正在使全球的自然资源遭受前所未有的掠夺和破坏。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充分意识到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影响。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每向前迈出一步,都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有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如能源和环保问题,有的则属于中国特殊的经验,这些经验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政治制度有关,如贫富悬殊、分配不公、国企改制和三农问题等,现在许多国外学者之所以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我想可能是他们相信,这种“中国经验”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谈论当代中国文学,也脱离不开这样一个大的语境,同样存在一个怎样认识的问题,但如同怎样认识和处理当前的中国经验一样,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在十多年前可能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情况不同了。因为这个时期中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原来的社会结构面临重组或者叫重新洗牌。更重要的变化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原先雄踞话语中心的那一套价值体系被解构得七零八落,要知道,当时最流行的词汇就是“解构”,还有后现代主义,个人化等等,在不少中国学者看来,解构就是后现代的同义词。那个时期的作家和批评家都在忙于“解构”,解构来解构去,便只剩下了个人、欲望、身体和形式。文学就这样赤膊上阵地杀入了尚处于形成过程当中的市场。这可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那么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一夜间成为畅销书啊,什么炒作手段都出来了,所谓“官场小说”、“反腐小说”、“情色小说”、“武侠小说”及“奇幻文学”等等,都开始在市场上大受追捧,比如写男女情爱就是怎么卖淫怎么嫖娼,当时有一个叫九丹的女作家,出了一本小说《乌鸦》,卖得很火,据说她写的就是自己在新加坡卖淫的亲身经历。写官场就是怎么互相倾轧,削尖脑袋往上爬,整个就是官场登龙术大全;有些反腐题材小说大肆展览和渲染贪污腐败的过程,实际上满足了公众的某种窥视欲,跟通俗文学差不多,有人看了觉得只要有机会自己也不妨腐败一次。这显然反映了某种畸形的社会心理。大概从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同社会乃至读者之间通过市场这一媒介,缔结起了一种新的关系,即消费和被消费的关系。前不久媒体还弄出了一个什么作家福布斯排行榜,文坛搞得跟生意场差不多了。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