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谈十篇

2022-05-21 917 0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文学教育系列谈之一】什么是文学教育

  我们在讨论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要讨论的概念。

  什么是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下位概念。语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融合的部分。

  在没有讨论文学教育之前必须先说说“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所在。语言教育是书面的语言和口头言语的合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汉字、拼音、标点、语法、修辞、文体等等。而语言教育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文章(主要是文学作品)来进行的。因此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阅读”。阅读既是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学教育的入口。

  文学教育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作品对读者价值观、思想、情感的影响过程。我们通常把这种影响过程称作“熏陶”;因为这种影响不是通过灌输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发生的内化及情感共鸣来实现的。陶冶就是一个人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之中所发生的变化。换言之,陶冶就是一种由审美享受引起的主体变化。

  最近,有人以促进阅读的名义,在文学教育上大做文章,却又不明确文学教育的概念,笼统地鼓吹“读书改变命运”,把阅读抽象化、极端化,很容易误导青年。

  笔者期望青年能够做真学问,把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读书与创作结合起来,既有真知灼见又有切实的创作能力。为此不揣浅陋,不顾身份,想全面阐述一下文学教育(文学欣赏及创作)方面的知识,做个10篇左右的系列。本系列所述只是个人几十年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若能引起青年的广泛批判则不胜荣幸之至。如网友能够跟帖质询、驳斥,笔者均表示热烈欢迎并将尽力回复。批评我者皆吾友,揭谬误者即吾师。批评就须一针见血,揭露必定毫不留情,笔者先行谢过。

  【文学教育系列谈之二】文学的利益属性

  人们说话总离不开“道理”:

  你把你的道理说来听听。

  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你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然而,究竟何谓“道理”却又不得不费一番考量。宋诗有句“此道要琢磨,苦语费思索。”

  我是淮南人。自然知道“道理”一词最早出自《淮南子》。

  《淮南子·原道训》说“夫执道理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是何则?不失其所以制人,人不能制也。”据我所知这就是“道理”一词最早的出处。

  “道”的概念形成,最早则源自《老子》(即《道德经》)。《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虽然有不同版本,后人在解释这句话时有歧义,但有一点是统一的: “道”的本义无疑是指“路”。进一步被引申为各类事物发展所必由的“途径”或者“方式”,也就是“客观规律”。 “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无形无相,而“理”则是对“道”的一种抽象,一种主观表达。合乎“道”的表达才称之为“理”。违背“道”的表达那就是“谬”了。谬,背离了事物的根本,不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又称为“歪理”、“谬论”。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