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红色娘子军》与“工农兵英雄形象”

2023-12-29 2659 0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红歌会网

  按:本文是作者在‘食物天地人’组织的《红色娘子军》观影会上的发言,由丹增玉萝根据录音整理,特此致谢。

  作者|郭松民

  本来我只是想听一听的,后来觉得也有必要说两句。

  首先《红色娘子军》在毛时代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芭蕾舞剧,就是今天我们看的版本,还有一个就是谢晋拍的电影,这两个版本我觉得结合起来看可能更好。《红色娘子军》反映了两个主题,一个是阶级的解放,还有一个就是女性的解放。

  在中国,如果没有阶级解放,也就没有女性解放,也就没有女性地位的提高。

  在谢晋拍的版本当中,当洪常青第二次以华侨富商的身份带着吴琼花回到椰林寨时,迷惑了南霸天,但账房先生表示怀疑,南霸天不以为然地说,“她(指吴琼花)现在是通房丫头嘛,正得宠。”

  我们看到,如果没有一场革命的胜利,那么一个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最好的结局就是成为通房丫头或者姨太太,仍然是依附于男性的。所以,讨论《红色娘子军》就不能不讨论革命,不能不讨论妇女解放的问题。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女性要真正获得解放,单靠社会存在(主要是经济基础)之外的观念的变化、或者教育、女权运动等,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女性最终必须在生产力结构当中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地位,才能获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

  比方说,在美国女性地位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量的男青年上了战场,女性这个时候不得不到工厂、车间去工作,她们由此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与话语权,这使得美国妇女地位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后来好莱坞的黑色电影里经常会出现“蛇蝎美人”的形象,似乎她是一切罪恶之源,这本质上是美国男性对女性地位的提高感到恐惧。有了这样一个变化之后,才有了后来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

  一些“公知”老是控诉在毛泽东时代,女性失去了她们的性别特征等等,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一种刻舟求剑,为什么呢?当时的生产力条件还很受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很少,所以很多女青年以铁姑娘的形象出现,参加体力劳动。但如果你不参与这样生产劳动的话,那么你就只能在家里做饭,做男人的附属品,电影《李双双》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讲,这就叫社会存在来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关于“美”也必须要服从这一点,我们看毛时代的宣传画,很多穿工作服、手里拿着劳动工具的妇女,她们是很美的。

  我觉得《红色娘子军》是比较忠实地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洪常青牺牲了以后,吴琼花自己成了党代表,她不依附于任何人,从阶级、性别的意义上获得了一个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