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评《红毯先生》:“白左”的困境


  01

  刘德华是资深“天王”,红了四十年了,他主演的电影,我看过不少。

  总的印象是,“天王”不是那种天生的明星,比如姜文,一到了镜头前就如鱼得水。“天王”不是鱼,而是兔子,所以到了水里会感到不自在,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做为兔子,不仅学会了游泳,并且成了游泳冠军,超过了很多很多的鱼,这就了不起!

  从表演的角度来说,《红毯先生》是刘德华最好的一部电影,至少是最好的电影之一,所以票房不理想,讨论也不热烈,还是挺让人遗憾的。

  “红毯”陷入窘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实际上是一部“白左”电影,试图探讨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但中国社会的民间情绪(尤其是网络情绪),主流却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是黑暗森林法则,这从《三体》中,罗辑、维德都远比圣母程心受欢迎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也就解释了,“红毯”中最令观众爆笑的桥段,是借拍戏的名义暴打投资人,在冯小刚最早的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中,也有类似的桥段。

  02

  关于白左,网上嘲讽的言论不少,但究竟什么是白左呢?

  在我看来,“白左”的首要特征,就是自我怀疑、自我批判、接受“他者”的存在,令每个人都能够相互承认、平等相处。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主导地位。欧洲人自封“白人”,把非西方人称为“有色人种”,他们贩卖黑奴、灭绝印第安人、向中国输出鸦片……等等,犯下的罪恶,可谓罄竹难书,所以,今天西方能够出现“白左”思潮,不妨可以被视为一种进步。

  但问题在于,“白人”(尤其是“老白男”)所以能够不平等地对待“他者”,是由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结构决定的。白左不去触动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仅仅去改变“话语”,并且隐秘地希望,通过改变“话语”,让弱势的“他者”心悦诚服地认同、接受自己的强势地位,这无疑是一种虚伪。

  《红毯先生》中,刘德华饰演的大明星刘伟驰,身上就颇有“白左”色彩,他自认有爱心、有责任感,却无法意识到,自己在本质上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比如,他在香港,住在半山豪宅之中,离婚的妻子伐倒了一个棵树,令他闷闷不乐,觉得破坏了环境,但是,做为当红大明星,刘伟弛每次出行,都至少四辆大排量汽车,他却视为理所当然。

  刘伟弛与导演林浩(宁浩 饰)合作,拍一部农村题材的影,这不是因为他关心农村,想表现农民生活,而是因为他认为,“大棉袄”(即国际电影界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更容易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实际上,刘伟弛根本不了解中国农村,更谈不上热爱了,他甚至连一个农村朋友都没有,拍戏找不到感觉,要去“体验生活”,也无非是一身名牌,开着豪车,到农村去转一转。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