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电视剧《狂飙》的观后感
基本上看完了热播剧《狂飙》,感觉这部戏是对扫黑除恶常态化等政治宣言的文艺化表述。这种表述,比看文件要直观、深刻,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普及。这部戏,至少我感觉,对曾经被炒作的“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地位”“能不立就不立、能不抓就不抓、能不判就不判”主流政治观点,是一次反击;对于“店小二”观念,也是一种反击。由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政治味道很强的戏,是很恰当的。
正如主创者徐纪周所说:不是单纯的警匪故事,而是从中勾勒时代。以前有很多部警匪故事剧,但是,仅仅是警匪故事,没有从经济体制变化的角度刻画警匪故事发生的根源,失之于肤浅。这部电影剧描述了自2000年前后,工人下岗失业,到2020年前后“扫黑除恶常态化”的社会历史演变,比较深刻地揭示了黑恶势力产生、发展、壮大的经济根源。
我感觉,中国出现黑社会,是中国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和城镇集体经济组织瓦解的必然结果。公有制工厂、人民公社,不光是个经济组织,而且也是政权组织。这个组织内的工人、农民,有政治保障、经济保障、文化保障,医疗、教育、生活、养老等等生活问题,均不成问题。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类组织所管理的人群,因为有公有制的保障,所以,也容易管理,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全面的、激烈的、社会性的矛盾。即使偶尔发生个体之间较激烈的矛盾,鉴于所有人的生活均要依靠党领导下的集体组织,党的各级各类组织也有足够的威望和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手段,来化解、处置这些矛盾。
公有制的瓦解,其实是切断了大多数工人、农民甚至是体制内的官员与政权、党组织的关系,工人农民甚至是体制内的官僚在丧失了集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保障后,必须构建新的权力体系,来维护自己的生存、维护自己的利益。黑社会的那些成员,还有腐败官僚,其实就是在旧的权力体系瓦解,其生存遇到危机时,而不得不建立新的权力体系,以维护自己生存的必然表现。这个新的权力体系,体现在普通下岗工人和农民那里,就是“黑”社会,体现在组织体系内,就是腐败和利益勾结。作为下层工农组织的“黑”社会,时而和政权内部的官僚保持着密切的依附关系,时而又和官僚体系有尖锐的矛盾。具体是相互依附还是互相残杀,完全取决于各自的利益得失。如果依附能够确保自己的利益,那就相互依附;如果消灭对方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利益,那就反击、消灭对方,不择手段。这样,官僚体系和“黑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相互利用、又极不信任、随时可能发生激烈冲突的复杂关系。同样地,不同“黑社会”组织之间、不同官僚集团之间,也因为利益争夺,既斗争、又勾结,其相处之间充满尔虞我诈、阳奉阴违、刀光剑影、你死我活、不惜代价。官僚之间、黑社会之间、官僚和黑社会之间,基本上完全是这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