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华:对电视剧《上甘岭》中 “段显峰”人物塑造的四点疑问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微小说《英雄大师》,很有意思。该小说全文如下:
热烈祝贺电视剧《上甘岭》今日隆重收官!我的中国戏剧学院研究生班的同学冯先端是剧组的助理导演。这次电视剧《上甘岭》拍得这么出神入化,他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又编剧又导演,又当出品人又亲自作曲、制作道具,还冒着生命危险布炸点、做烟火……最后为了拍好段显峰冒着炮火冲向高地的镜头,他手握摄像机不幸牺牲在炸点中……向冯先端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想,电视剧《上甘岭》的编导看了这篇微小说后,也许心里会想:“这是在诋毁我们创作团队,电视剧工作者怎么可能又会编导又会摄像,还会作曲、制作道具和制作烟火效果呢?!”
如果该剧编导这样质问小说的作者,我想许多观众也会反问:电视剧《上甘岭》把段显峰塑造成上懂战略性战役(诺曼底战役),下精各级步兵战术,还熟知侦察兵(潜入敌营捕俘)、工程兵(坑道作业)、炮兵(炮兵观察员)、通信兵(摩尔斯电码)、军械(拆除未爆航弹)等军兵种专业技术战术,并且还能在敌人空炮火力严密封锁,我军连弹药、药品、食品和饮用水都无法送进坑道的情况下,多次往返于597.9高地阵地与20公里外的军指挥所和几公里外的炮兵阵地之间,自己却毫发未损,实在是令人无法相信!这样的“全能超人”,就是今天,不仅在解放军全军和全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找不出来。请问,这是不是在诋毁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英雄呢?
也许电视剧《上甘岭》的编导会辩解说:“文艺作品允许虚构,我们塑造段显峰这样一个人物,完全是为了歌颂志愿军英雄呀。”
我想,这篇微小说的作者也会这样回答:这篇微小说也是文艺作品,当然也应该允许虚构,而且我写这篇微小说的目的也是要歌颂电视剧《上甘岭》的创作团队呀!”
电视剧《上甘岭》的编导听了该小说作者的回答,也许会想:“这哪里是歌颂,这明明是在讽刺我们。”
那么,该剧编导有没有想过:对于电视剧《上甘岭》塑造段显峰这样一个人无所不能的“全能超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特别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首长、老战士以及他们的亲属又会怎样想呢?
对于电视剧《上甘岭》为什么要塑造段显峰这样一个人物,观察者网2024年10月26日发表的《汪海林:删去“弟兄”叫“同志”!这部剧终于做到了》一文透露了该剧编导的一些想法。该文作者汪海林是电视剧《上甘岭》编剧团队的策划人之一,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
“这部剧,编剧团队是喜多瑞公司的王雁林、胡俊松、王刚,我参与了策划工作,”“我们的团队接手时,编剧何楚舞已经写了一部分内容,原本双喜是男一,这个人物成长的弧光比较清楚,因各种原因又做调整,黄轩那个角色的设定已经通过了立项审查,所以,需要将这个参谋合理化,我参与不深,知道的是曾经有个方案(我建议)是黄轩是地下党,原本是在国民党坦克部队做兵运的,后来可能调整过几次,目前这个人物设置,我觉得是可以的,也有些原型可参照,比如说黎原将军,是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的,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后来去抗大,抗美援朝时已是师长。还有吴效闵将军,也是知识分子投笔从戎,50年去越南担任军事顾问。”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