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生:“我想让天底下痛苦的人都得到幸福!”

2021-08-22 1115 1
作者: 张翰其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原编者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的学生。他酷爱读书,勤于思考,还喜欢到社会底层搞调研。也许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他在纷纭复杂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确立了“我想让天底下痛苦的人都得到幸福”的人生观。据说,这个孩子的认识代表了零零后孩子们思想倾向的主流。“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读了这篇文章,您肯定会感到欣慰,为我们有这么好的青年一代而欣慰,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无望而欣慰,为我们国家民族有光明前景而欣慰。

  多年以前我曾与几位朋友彻夜长谈,当谈到与理想主义有关的话题时,朋友们的言论惊吓到了我。在他们看来,视人民利益高于自身利益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无一例外不是傻子。“有什么用呢?”他们鄙夷道,“还不如多挣几个钱。”

  在使用焦裕禄,文天祥等多个例子使他们最终沉默之后,我依然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情。我早已知道,自己身处于开放的热土,这里的人们面对着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与横流的物欲,内心不可避免地变得浮躁。可我没想到的是,来自“自由世界”的春风竟已让他们如此陶醉,有产者极力渲染的个人成功学说已让他们如此流连忘返。

  每一次,当这种事情发生,每一次,当一些企业家披上“人民富豪”的外衣,在视频里喊出“商业是最大的公益”,“996是最好的福报”时;当一些公知举起犬儒主义的大旗用戏谑的语言消解一切价值时;当流量爱豆被资本运作的浪潮推上饰演开国伟人的位置,而他们的粉丝开始污蔑抹黑那些伟人时,我都不禁发问:我们的理想到哪里去了?

  但当我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经年累月的观察与思考后,一个念头又在我的脑海里显现的越发清晰:理想从未消亡,理想永不灭。

  理想何以不灭?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先搞清楚,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它又从何而来。

  理想有千万种。诗是理想,环球旅行是理想,提上一口朴刀直奔狮子楼而去也是理想。可是,一旦谈及真正属于“我们”,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在古代,它是“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在今天,它是实现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

  这个理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往上追溯,显然已经不可考。或许来自于屈原在江边太息掩涕,“哀民生之多艰”;或许来自于孔子在山里感叹道的“苛政猛于虎”,又或许自打有人开始,就有了这个理想。往下追溯,它又是何时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生机的呢?我想,答案要从我们的党史中寻找。

  我永远记得我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时,看见上面说中共一大“一共13人代表全国50位党员参加会议”受到的震撼。那时我在想,“他们就50个人啊,放在今天也就是学校一个班的人数,这个组织并不能带给他们一个强大的依靠,带给他们什么权力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如果寻求权力,他们大可以去投奔国民党或军阀——反而大概率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那时我强烈地感到:是某种理想让他们聚集起来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它一路披荆斩棘,历经艰难坎坷,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