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希望
我以同辈人的身份来写这篇文章,所以不以那些装成熟的“长辈”的语气来跟青年说话,说出一种长辈“高高在上”的姿态,我知道那样反而使青年反感,或让你们鄙夷,或嗤笑鄙人,使此篇文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此文不仅仅写给当今的青年人,也勉励于自己。
青年这个身份,特别是那些有志气的有朝气的青年在进入了近现代以后,他们都比以前更加频繁地活跃在世界舞台,更频繁地活跃在一个激荡的时代浪潮里面,成为这汹涌的浪潮中的一员。他们是那一个时代的洪波,是那个时代一股热血的洪流,是那个时代青春的激昂。
青年这个身份,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外国的有:法国大革命、俄罗斯的十二月革命;巴黎公社运动、十月革命。中国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这些都有每个时代青年或多或少的身影。读书的时候他们可以抓起笔杆子,要革命的时候他们可以抓起枪杆子,他们影响着历史,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
当今青年,也有着当今青年的历史使命,有着当今青年应该做的,特别是左派的青年们。
青年用自己青春燃烧着绽放着历史最璀璨的光芒,青年用满腔的热血和他们年轻的智慧,总是在历史的关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是人民的希望,青年是时代的希望,青年是一明亮的火把,而现在历史又来到一个转折点,一个巨大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变局,这个变局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我相信这将是我们最后的斗争,而当这个关键的转折点来临,二十一世纪后现代的国际青年,将会也必须会接受前人的红色鲜艳的旗帜,接受前人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火种,这将是中国乃至是世界的关键一刻!我把希望寄以青年,我把未来寄托给青年,未来的光明,还请青年杀出一条血路!
一百年前中国革命,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的先烈,当他们接上这个大旗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青年,毛泽东,瞿秋白,赵世炎,邓中夏,陈乔年,陈延年,周恩来,还有许许多多无名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哪一个不是正直青年?这也让我想起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捌玖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聊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杂志刚刚出版的时候,就对那时候的青年提出了六条标准:“1.自由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后来教员为这六条标准又增加了一条标准:“健壮的而非体弱的。”而教员在他自己的文章《体育之研究》论证了他的观点。自此新青年拥有了七条标准,这个七条标准好啊!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