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共建“一带一路”成效如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哪些进展?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如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怎样?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日作出回应。
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量质“双提升”
孟玮介绍,今年上半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统筹境外项目抗疫和生产建设成效显著。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经贸合作量质“双提升”。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8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5.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9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10.6%。中欧班列统一品牌5周年,铺画线路73条,通达欧洲23个国家168个城市,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上半年共开行7377列,综合重箱率达98%,西安、成都、重庆、郑州、乌鲁木齐五大集结中心开行量达4600列,集结中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班列开行逐步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三是国际共识进一步增强。面对疫情挑战,我国展现大国担当,已向世界提供新冠疫苗和原液超7亿剂。
孟玮说,我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长江经济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孟玮说。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0个,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今年上半年,优良水质比例为88.2%,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24.88万亿元,同比上升14%,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6.9%。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入实施,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依法治江进入新阶段。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健全,《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