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不再区分城乡!这个领域再推新改革

2021-08-06 1080 1
作者: 汪德华 来源: 海外网

  最近有个新闻挺值得注意:民政部印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其中,以往“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的概念不见了,统一为“最低生活保障”。

  看上去只是概念表述的更改,但其背后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

  一

  低保,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制度,旨在为标准以下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沿着“先城市、后农村、最终走向城乡统筹”的思路,中国低保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其中,城市低保制度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城市居民低保制度,1997年,国务院决定全国推开,并于1999年实现制度全覆盖。当时国家推国企改革,如何为上千万下岗职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是一项急迫任务。

image.png

  国企车间职工(图源:电影《钢的琴》)

  由此,城市低保制度开始发展壮大,与再就业中心、失业保险一起,构成下岗家庭的三条保障线。下岗职工问题解决后,城市低保制度并未退场,而是作为常态性制度安排,逐步演变为城市贫困人口生活保障线。

  再说农村。进入新世纪,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逐渐提上国家日程。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低保制度;2006年,农村低保人口接近1000万人;2007年,国务院部署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年底,农村低保对象突破3000万人。此后制度稳定发展,人数不断扩大。

  可以看出,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因历史背景不同,实际操作中互相分离,带来管理复杂、城乡保障标准差距较大等问题。

  二

  无疑,改变城乡保障差距大的二元结构,需要政府统筹。部分地方政府,如北京、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已实现省域内城乡统筹;一些欠发达地区也积极行动,如安徽铜陵,2011年就实现了包括低保标准在内的城乡统筹。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领域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重要政策导向。就低保制度而言,2019年和2020年,中央连续下发文件,提出就低保、社会救助制度等加快城乡统筹。

  应该说,在当前阶段推动低保城乡统筹,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城乡户籍二元分离,将户籍身份与基本公共服务挂钩,显然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向不一致。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方向早已明确,当户籍不再分城乡,城乡分离的低保制度就缺乏现实基础。

  从现实层面说,城乡分离的低保制度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的理念,管理成本也高,还可能阻碍贫困人口的就业流动。推进城乡统筹低保,能提升低保制度效率和公平性。

查看余下4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