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的现状分析
我当初没有读博,选择离开高校进入社会,就是因为高校的各种问题,带给我的惨痛记忆。
不过在我进入社会后,我在社会上经过了又一轮毒打,这让我对社会的理解又前进了一层,并驱使我花时间思考,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生存的世界。
所以我就说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于我国高校现状的理解,后续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个人的思考,我的理解也会有所更新。
虽然说,我国高校整体的问题很大,我在喜欢科研的情况下,因为高校的各种现状,最终放弃了科研,甚至最后完全放弃了技术路线,把科学和我之前废寝忘食所学所研的东西当做了彻彻底底的爱好(所以想听我科普的可以小期待下(滑稽))
但是在我进入社会,被社会各种毒打以后,我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我国高校出现的种种问题,背后折射的实际上是我国的社会问题,高校现如今的各种功利表现,不过是社会问题在高校上,具体而又表面的体现而已。
换句话说,我国高校的种种问题,原因不出在学校上,而是出在高校所处的大环境上,只有改变我国高校背后的大的社会环境,才有可能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无论是基础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所以这次,我不直接讲述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我尝试从我国社会的发展背景讲起,探寻我国高校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
本文较长,看完需要点耐心。
我国有一个非常宏观的发展背景,那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全部的社会资源由整个国家分配,那么自然,资源分配的话语权由政府决定,政府可以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给想要宣传的风向套上物质支持。
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宣传正能量,鼓励科技报国,鼓励基层奉献,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点,政府自然就会把社会资源向诸如军人,科学家,大学老师,工程师等职业上倾斜。
所以很自然的,这些职业就会有一个良性发展的通道,而在没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方式,就是想办法往这些行业努力,成为这些行业的一员即可。
所以,计划经济时代,每个人的目标相对来说是比较纯粹的,只需要遵循国家规划的既定路线,就可以获得国家分配到的优厚社会资源奖励。
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规划的既定路线,一般与集体利益相关,比如保家卫国,扩大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科技发展等等,而科研活动,正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规划的,可以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路线之一。
此外,在集体资源合理分配,大家物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荣誉奖励就会同样凸现其重要地位。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