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乾宁:害怕阶级斗争就不要制造阶级差别
害怕阶级斗争就不要制造阶级差别
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在思考人类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而且由于西方唯物论的思想习惯以物分人,所以马克思进而提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概念。
说要回答什么是阶级,我认为:所谓阶级是人类生活处于等级社会时,处于社会不同地位的,由人组成的利益集团。阶级斗争即是人们为各自所属的利益集团,为了争取各自所属的阶级利益的斗争。所以说对阶级概念和应用不要仅从表面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简单形式化的划分,而要从利益的分配出发分成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如果仅是形式化的理解阶级与阶级斗争,就成了唯阶级论。唯阶级论为什么错了?因为它不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一个世代交替运动着的人类社会。人在社会中的阶级从属也是可能变化的。如即使无产阶级出身又能怎样?一些人总是想从被剥削的社会地位爬到剥削阶级的社会地位。 而过去许多革命前辈出身并不好,都背叛了自身的阶级。
搞明白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阶级就是人的利益集团,也就不难明白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道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利益集团从人数上始终是站居劣势。始终是少数食利者剥削广大劳动人民。为什么是少数食利者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呢?就是因为这些占少数的食利者往往占有思想文化的优势,建立了一套反动文化。鼓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的反动理论。来欺骗广大劳动人民。
人类社会本来是由人组成的。正是由于人的认识问题和贪私之欲,人为的把人分出了贵与贱。所以在二元制社会里存在一个管理者群体或叫统治者群体。而另外多数人是被管制者。被统治者统治者不是依靠领导组织大家劳动,而是依靠税收获得权力利润。人分阶级的问题是人的思维认识错误造成的。有人要当奴隶主就必然需要奴役他人才能实现。有人想当老板就必然需要去雇佣打工者。人为制造了阶级区别。所以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还停留在阶级社会。
人类是依靠主动的生产劳动而获得生存资源的。从生产劳动成果的分配看,人的劳动关系不外以下三种:协作劳动关系.奴役劳动关系.和雇佣劳动关系。剥削一词过去常用,现在确实有些人害怕使用了。因为剥削一词的使用就不免让人想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至理明言。所以有人提出废除禁止剥削一词的使用。这样就能消除剥削现象吗?不能。如果把人的劳动成果比喻成蛋糕,那么要废除剥削一词就要合理的分“蛋糕”。
眼下有个说法叫把蛋糕做大,才能保证公平分配。但是资源有限,蛋糕能做多大才能公平分配?其实公平从来不是个绝对概念,而是个相对概念。即是说,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公平标准。也就是说分蛋糕,不论大与小,都存在公平分配的问题。什么叫德?德即不得。得是利己,而不得是利他人。有如古代有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分梨是把小的留给自己。所以说把劳动成果比喻成蛋糕,怎样分蛋糕就体现一个道德和良心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