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让百姓愤怒的神剧为何屡禁不止?
又一部神剧引爆了舆论。
《雷霆战将》果真如一声霹雳雷霆,先是由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而后新华社发专文评论。紧接着,正在播出的该剧被紧急叫停。这一叫停,后边的内容便不知道了,如果后边可圈可点,还有长处,那就因为这一短处而荒废了。
就眼下看,这部被冠以“亮剑3”试图“借光”盈利的神剧被广大网友给予了差评。该剧之所以被给与如此差评,最为关键的是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有违历史真相的画面。比如八路军作为极为艰苦的作战条件被“精致”得无以言表。独立团的团部竟然设在了欧式装潢的大别墅里,演员们不仅脸打高光,连头发丝都弄得一丝不乱,发胶抹得油光锃亮,苍蝇飞上去都脚底打滑,女护士一袭连衣裙、白色漂亮的高跟鞋,英姿飒爽俨然如同哪里找来的模特队,师长郭勋魁在战场上抽雪茄、喝咖啡。这些场景或许在某个特殊场合是真实的,历史真有过,但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却必须是对事实高度概括后的创作。不能以个别当整体,因为它毕竟不是个人写实传记。
不说了,这样的一些画面,从一开始就排斥了观众。所以不管后来怎样,它极大影响了作品效果。
其实,这样一些被观众称为神剧的作品,这些年来就没有中断过。诸如手榴弹打飞机、绣花针杀敌、裤裆里掏包子等狗血画面屡禁不止。这样的问题已经引发天怒人怨,为什么就记不得教训呢?类似问题上到中央领导同志已经多次批评,下到普通百姓已经极其反感。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特别思考和关注。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频频发生,最为根本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影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最为重要的文化宣传工具之一,绝对不能绑在市场和金钱的战车上。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中,多次讲过的话,文艺不能被市场绑架,作家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这是代表党中央对文艺的要求。但是,我们的市场为何屡屡出现这样一些与文艺要求相悖的现像呢?我认为,文艺自从过分强调收视率、票房,特别是我们的经营队伍完全由私人企业化操控以后,就已经陷入了这种不可思议的悖论之中。有人过分强调文艺的商品属性,却忘记了这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商品。我们无可怀疑,不论电影作品还是电视剧作品,它决非完全是娱乐功能,因为它首先承担的也是摆在第一位的是意识形态的宣传使命,它虽然有别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喉舌功能,,但是,它决非一般意义上的以娱乐社会为使命,而是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传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特殊任务,寓教于乐是对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