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重庆市纺织业的式微(四)

2025-02-14 401 0
作者: 华岳田 来源: 转贴

  有些清闲部门的人聊天时提出,斗争失败了就应该留在原单位为新领导效力,这些人在后台庇护下,安逸生活过得太久,根本不知道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如果陈丹柯等人经营二厂的理念与王廷熙一致,他们就不会争权,双方经营理念的冲突是否由私人利益冲突引发,需要相关部门调查。帮助陈丹柯争权的那帮人需要新的职位安置,王廷熙的基本人马不可能全部留任,陈丹柯会不会担心王廷熙留在厂里对他构成威胁?王廷熙离开二厂是必然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廷熙组建的班子散伙同样是必然的,中国就这传统。那时的陈丹柯等人确实认为他们自己就能将二厂经营好,王廷熙秉承王子江厂长事必躬亲的传统,让这帮政工与行政干部没有为企业经营问题犯过愁,他们以为经营企业很简单,自己完全能胜任,陈丹柯之流难堪大任确实出乎多数人的意料,毕竟他们在纺织系统淫浸了几十年。请那些清闲部门的人仔细想想,你们知道的那些仍然存在的国企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如果不是垄断经营,能否有现在的光景?如果国企官员不是通过将企业经营得更好的途径上位,根本不能服众,职工哪会配合他们工作,政府不给这些企业开挂,要么换领导,要么换执照。

  陈丹柯接手二厂后,确实想把工厂经营好,借此再上一步。可是,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可能凭借人的主观意志改变,王廷熙经营二厂时的举重若轻给了他当厂长很轻松的错觉,陈丹柯当上厂长后,重棉二厂再也没盈利,王廷熙当厂长那个时期是重棉二厂最后的景气。陈丹柯、高勇与周政善等人不懂纺织厂该如何管理的根源在于他们不懂纺织技术,他们不明白工厂各项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那些想通过变更制度使自己更轻松、收入更高的职工努力下,几十年间重棉二厂历代技术人员总结拟定的制度逐渐荒废,工厂陷入混乱。

  举个例子,某机械厂分厂的厂长向总厂提出将拨下的人工费用固定不变,赋予他权力决定职工的聘用与收入,压低人工费用后,节省出来的人工费用由他支配。他招收愿意以更低收入工作的人,短期内节省了很多费用,他收入高了,更卖力地压缩人工费用。但是新手过多会影响生产,随着对人工费用的再三压缩,早晚激起工人暗中反抗,破坏生产,最终影响企业正常运行,这就是工厂管理制度被以创新管理的名义破坏后产生的不良后果。

  重棉二厂的车间主任们懂得一些技术,见陈丹柯他们得手了,车间主任们也想实现自我,向陈丹柯提出要求分权,陈丹柯是真的不懂企业管理,也就同意了。那时的车间主任可以说是一个个的小厂长,在本部门说一不二,招了大量的农村女青年,利用她们愿意接受较低工资的特点节省人工费用,现在土湾地区很多女农民工就是那时招进厂的。车间主任们对这批农村女工的管理,大家可以去打听一下。二厂原有职工陆续办理停薪留职到社会上寻找出路,有的人此时才知道什么叫生活。此举表面上可以让不好对付的老职工离开,同时降低人工费用,但是造成了技术力量流失,那些认为纺织厂技术含量低的人真的是out了。后来,一个车间主任被判了刑,有的职工对他的评价不算差,说应该把所有的厂干与中干都查一遍,其他的话我不方便公开,感兴趣的可以去调查。当时沙坪坝区电力公司有一个规定,鼓励企业用电,用电超标的有现金奖励,这笔钱在重棉二厂是如何处理的,请相关部门调查。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