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社会知识状况考察之二


  【总按语】对阶级的考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形态。但马克思《资本论》锁定的是“商品社会的经济形态”,这就是价值的阶级范畴和经济的市民社会范畴。经济的社会形态可以说是阶级的动员令、广告词和集结号!《资本论》是关于阶级的“理论写实”,这样有了《阶级》的结束词(第三卷第五十二章)。尽管马克思没有完成它,似乎是预留“实践的沉默”,但业已留下阶级工作辩证法。“首先要解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事情形成阶级?这个问题自然会由另外一个问题的解答而得到解答:什么事情使雇佣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成为社会三大阶级?”这个提问似乎重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工作场景。为此,马克思必然需要解决“价值形式的时空穿越”问题。一言以蔽之,价值形式必然成为生产形式、阶级形式、经济形式的三者统一。

  ——本文系《<资本论>与天人合一:关于劳动过程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的理论续作

ba3b6e6312a44fd39bd683a31bea6661.jpg

  接续上一篇:阶级社会知识状况考察之一

  http://www.szhgh.com/Article/cdjc/jingdian/202201/290187.html

  第二部分

  如何把握“范畴法”:知行合一与《资本论》体系之成

  ——自古阳谋难解,可见,“范畴法”是阶级斗争不可逾越的知识阶梯!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范畴呢?

  (一)

  “在第一篇关于生产一般和第二篇第一部分关于交换价值一般中,应当包括哪些规定,这只有在全部阐述结束时并且作为全部阐述的结果才能显示出来。”[3]280-28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如何理解《资本论》对商品的范畴规定,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意义解析,即“《资本论》必须视为唯物辩证法考古意义上的‘活化石’,是唯物辩证法完结形态的谱系。”[4]【[4] 许光伟.《资本论》与唯物辩证法原理考略——东方社会“思维舞步”的方法论性质及政治经济学通史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4):36-57.】

  商品范畴起因于“异化问题”,由生产形态史转向商品形态史的问题域而来,可见所谓抽象力,在于寻求“唯物辩证法定义”。道路经之,系统纬之;在唯物史观领域内,抽象力规定直接表现为“知行合一”,从呈现形态看,又在于寻求“知行合一式的定义”,——所谓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商品工作范畴法即充分彰显这一点。初言道路的知,次言系统的行,复言道路的行,再复言系统的知。在规定性上,道路蕴涵偏于“经之”(言统治路径的“母子”),系统蕴涵偏于“纬之”(言统治阶级之于被统治阶级结构上的“体用”);其是对阴阳五行“伟大思维学工具”的创造性化用。这一构造即:知(道路)-行(系统)-行(道路)-知(系统),在于实现“知”和“行”的规定统一,从而,经纬合一的唯物辩证法方式又在于使“母子体用”定格为历史之思维结构,乃至在艺术性上浑然一体。以《商品》前两节内容为例:它对于唯物史观范畴的明确是知与行,亦是经与纬的方式,——所谓商品生产的“历史生产力类型”在于确立具体有用的劳动生产力“行的规定”和商品使用价值“知的规定”;同样,所谓商品生产的“历史生产关系类型”在于确立抽象的人类劳动“行的规定”和商品价值“知的规定”。然则在内容上,第一节的规定延伸是“道路之行”,而有了知的比类的历史“行的具象”,第二节的规定延伸是“系统之知”,而有了行的综合的历史“知的具象”。于是经由历史的知、行统一,商品世界的唯物史观规定得以向价值形式结构转化。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