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桦:用生命擎起思想的火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百年回顾

2023-04-09 2032 0
作者: 韦建桦 来源: 马克思主义网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史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变迁史的重要篇章。经典文献的编译和传播, 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 又是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实现彻底变革, 从传统形态向现代科学形态转变的关键环节。回顾百年风雨历程, 可以使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视角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认识前辈创业的艰辛和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迻译;真理传播

  在希腊神话中, 普罗米修斯是为造福人类而盗取天火、忍受千难万劫而目标始终如一的英雄。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序言中热情赞颂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1, 并在数十年奋斗生涯中高扬普罗米修斯精神。近百年来, 这种精神在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而奋斗不息的中国几代翻译家身上得到了体现。这是一个前仆后继、默默奉献的群体, 一个肩负着历史重任、创建了历史功绩而又往往在历史的记忆中被忽略、被淡忘的群体, 正是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普罗米修斯精神。

  我今天选择这个题目来同大家交流, 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变迁史的重要篇章。我选择这个题目, 还因为回顾和总结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的百年历程, 可以使我们从一个特定角度进一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 铭记前辈创业的艰辛和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使命。

  当然, 这个题目很大。如果进行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考证, 应当写成一部内容丰富的专著。今天我在这里只能对这项世纪工程的整体概况和发展脉络作一个勾勒, 希望对大家研读经典有所帮助, 也希望藉此呼唤更多的同志进入经典著作编译史研究领域, 以便从一个重要的视角去思考当代思想文化建设问题。2

  我想从经典原著与中文译本的关系谈起。

  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 就是经典文本的中国化, 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从欧洲语言向中国语言的转换。实现这种转换的关键, 在于研究和领悟经典作家的思想, 同时要辨析和判明中西文化的异同。因此, 这种转换的过程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语言层面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旗帜,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多年来, 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以求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我们历来强调要阅读原著, 这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在原著中, 我们才能看到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而又严谨的阐述, 才能具体了解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逻辑进程, 才能进一步发现历史和现实中种种误读的危害和成因。恩格斯晚年在谈到研究马克思学说的方法时, 曾反复强调研读原著的重要性。1890年9月21—22日, 他在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写道:“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 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31894年10月4日,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再次指出:“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 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 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4阅读原著无疑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途径, 这一点毋庸赘述;但是我们应当知道, 中国广大读者所阅读的原著, 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前留下的著作文本本身, 而是在他们身后由中国人自己编译的各种中文译本。

查看余下9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