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宗教的根源与阶级斗争|《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五


  【郝贵生按语】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特别强调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他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恩格斯也说,要努力增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在世时,就针对全党的学习状况指出,要认真看书学习,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我党懂马列的不多。他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哲学,并要求理论工作者“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掀起了群众学哲学的运动。当代中国更加需要全党和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此,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理论工作者准备把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详细系统地解读,以供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这是第五讲。

  【特别预告】本周末有郝贵生老师线上讲座,本文为讲座大纲,请提前预习。地点在腾讯会议,详情看下图:

 

  宗教的根源与阶级斗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五

  郝贵生

  宗教神学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武器,伴随着资产阶级在经济关系上反对封建主义,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潮流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上也发起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把矛头对准了宗教神学。特别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思想家从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反对神创造和支配世界、支配人的神本主义、神道主义。费尔巴哈作为典型的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哲学家自然写了极其之多的批判宗教哲神学的著作和文章。这一条就是马克思评论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神学的功绩和缺陷,阐述马克思对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分析,并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