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当代中国社会的“指鹿为马”现象
中国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即“指鹿为马”,原是秦朝宰相赵高有意把鹿说成马,以考验下属对其是否忠心,意指现实生活中权力者利用权力玩弄偷换概念、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诡辩手法。作为一个成语之所以流传至今,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今现实社会,都有极多的类似现象发生。近40年来社会主义的中国,竟然也出现了这种“指鹿为马”现象。仅举两例:
第一,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冠之于社会主义的帽子。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逻辑非常严密的科学体系。不允许对任何一个科学概念进行主观任意的篡改和捏造。这是任何一个搞科学研究的学者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违反形式逻辑、主观任意偷换概念、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错误。
“商品经济”既是西方经济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把劳动产品推向市场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他人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虽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已经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但不占主导地位。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商品经济就成为主导地位,且不仅是劳动者的劳动产品推向市场,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劳动力和土地也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劳动价值规律。资本主义把劳动力和土地推向市场的这种商品经济的规律在包括劳动价值规律的同时,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特殊规律和本质规律。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经济学著作中特别是《资本论》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马克思虽然没有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商品经济称之为“市场经济”,但使用了无数多次的把劳动力和土地推向市场,由此形成剩余价值规律或者资本运行规律的科学概括。
列宁开始把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商品经济称之为“市场经济”。他说:“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的任何法律也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任何一个经济部门,在市场经济的统治下,都没有可能均衡的发展。”
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完全划等号的是联合国和西方学者。由于马克思《资本论》把“资本”的“剥削、吸血鬼”的肮脏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资本主义国家就不愿意把自己称之为“资本主义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征得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同意,就把所有成员国分类改变名称。原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改称“市场经济国家”(Market Economies),其中又分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Developed Market Economies)和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Developing Market Economies)。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改称“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Centrally Pianned Economies)。因此在这里,“市场经济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国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公认的。另外西方国家出版的词典也这样界定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英国《现代经济学词典》:“Market Economies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市场经济通常包含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即资本主义经济。”美国《现代经济词典》:“Pianned Economies计划经济:一种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有关生产力的布局、生产、投资、以及分配的某些或全部决定均由中央政府作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