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团|有没有第三条路?——为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探路

2021-10-11 2309 0
作者: 杨团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本文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30余年历史,以“公共性”和“经营性”两方面的强弱界定了具有集体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形式,辨析了“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社区合作经济”等相关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在行政化集体经济(公社集体经济)和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社区性、综合性的乡村合作组织。这类集体经济组织兼具经济性、公益性,“以集体社会资本辖制集体经济资本”,统合乡镇地域内规模化的社会与经济综合发展。

  作者特别提醒:要始终警惕打着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旗号实则大行私有化其实的行为,在实践中探索既不依赖行政力量又独立于资本的集体经济形式。

  作者|杨团,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

  后台编辑|童话

  1987年1月,中央政治局发出“将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提出要构建“社区性、综合性”的“乡村合作组织”,30年后,2016年12月29日,中央再次发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展示了接续30年前改革的重大信号:一是重视集体经济;二要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

  将近40年、跨两代人的农村改革,迄今人们熟知的是包产到户的改革解放了农户让农民家庭经济破土而出的成长史,而不太熟悉的是曾经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变身为乡、村、组后的集体经济到底怎么样了?夹带在经济改革大潮中的集体经济是不是消亡了?其实,历经坎坷的集体经济并没有全部消亡,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方式顽强表现着自己。它的存在,才是中央政府在30年后的今天,针对集体经济出台文件,而且部署未来若干年重大改革的原因。

  本文试图通过30年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实践梳理,引出多年来未解决的问题——它们被村集体股份化、公司化以及似乎只有“脱农入城”才是实现现代化出路的倾向或舆论淡化、掩盖了,探讨在人民公社集体制和村庄股份合作制或公司制之外,有没有第三条路?也就是说,面对广大乡村地域,既要维护社区集体公共资产又要实现农民收益分配权利;既要个人利益又要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合作;既要经济增收也要社会服务;既要搞活机制又要合乎法理等等这些合理内核,能否以一个更有突破性的思想和承载它的组织框架兼收并蓄,唤醒正在衰败或消逝的村庄,让其再次充满生机和活力。

  本文探索的这条路,尽管目前走的人很少,但已经成了路。若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理解、关注、重视和支持,相信对于破解诸多难题,联合各方力量,达到农民和集体共富、实现城乡互补共荣等多目标都是完全可能的。

查看余下9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