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农村在“硬扛”疫情
农村疫情比预想的来得快。12月7日新十条出台之后,农村地区也撤销了防控措施,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迅速“破防”。就笔者了解的全国多个农村地区,其疫情传播和当地城市相差不到十天,几乎同步高峰。
大概而言,城市在疫情传播达峰的时候,乡村开始大规模流行;而城市处于重症高峰的时候,乡村则开始达峰;城市在开始恢复“烟火气”的时候,农村处于重症和死亡高峰。
一开始,人们设想春节返乡潮是疫情传播期,但目前看来,春节返乡潮不再是农村疫情传播的风险来源,但春节前后是重症的高峰期。
目前,一些较早达峰的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和城市差不多的医疗资源、火葬场等公共服务机构挤兑的情况。笔者了解到一个中部地区的中等村,最近半个月时间内,因感染新冠而去世的老人已经有六位。
这个冬天,不少农村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怕是过不去了。
今年春节,大多数农村地区,相当大部分农民家庭怕是没有心情“欢欢喜喜过大年”。
由于农村疫情高峰提前到来,各级政府丧失了做好充足准备的时间窗口。现在看来,农村的一切都措手不及。
12月11日,新十条出台还不到一个星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其中的一些举措对农村疫情防控有应急性和针对性。从政策出台的规律看,这个《方案》的出台已经算是神速。但即便如此,还是赶不上疫情传播速度。
目前看来,里面提及的很多措施几乎无法起作用。
1,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形成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城乡联动。由于城乡疫情几乎同步达峰,城市自顾不暇,根本就没有医疗资源来支援农村。这条措施算是望梅止渴,没有可行性。
2,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要在12月底实现以下目标: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做好重症医学专业相关医护人员准备;加强缓冲病房建设;做好传染科建设。这一条也几乎无法实施。事实上,现如今,大多数县医院处于减员状态,医生都是仓促带病上岗,应付普通病人和普通型新冠患者都来不及,根本就没有条件专门抽调人员去准备重症。至于缓冲病房和传染科建设,也是不现实。对医疗机构来说,新冠患者是应收尽收,各科室打通也是常见措施。
3,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设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增强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目前来看,农村疫情仓促应对,严格的培训是来不及的。但农村情况却也不算最坏,乡村医生起到了基石作用。疫情三年来,今年冬天对农村医疗才是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