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如何在实现共同富裕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记者围绕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共同体、乡村振兴等话题,与山东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进行了深度交流。
走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之路
山东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型,实现了从一个贫困村、落后村到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共同富裕村的大转变、大跃升,当谈到成功的密码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宋伟谈到:
成功的密码就是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时刻想着农业、农村、农民,实施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特别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村两委和群众对这些指示,都做了认真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在调动全体村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进行了创造性落实。从2012年开始,我们整合各种资源,搭建了新型集体经济平台——鑫琦集团,建立了奖罚分明、按劳分配的正向激励机制,确保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又根据中央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实行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照顾老小、体现公平、激励青年,将股权分配给村民和员工。村里没有大股东,说起来我原本是个大股东,村中成立第一个公司时村集体筹钱困难,自己拿出了创业时挣到的300万元凑齐1000万元注册公司,个人占股30%,股权改革时应得13亿元股权收益和股权。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回村任职的初心,我说服家人将个人持有股权收益和股权无偿捐给了全体村民。改制后的集体企业,变成了村民员工自己的企业,人人都是主人翁,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宋伟将个人持有股权及股权收益全部无偿捐给村集体】
走人才振兴的乡村治理之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农村推进共同富裕这一话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均表达了要让乡村发展有“人”可用的观点。如何让农村在基层治理方面和共同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人”可用,作为后八里沟村共同富裕的“领头雁”,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的,宋伟谈到:
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但集体经济必须依靠人才来发展。这一点,我们非常清醒,全村都有一致的共识。我们过去是个空壳村,青年都外出打工,没有青年人的村庄是没有前途的,这些年,为了吸引青年、留住人才,我们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事业吸引青年。我们逐步把集体经济平台做大,让青年回归。早期,我们村两委邀请了一些本村的优秀青年回来,现在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村委会副主任还有一些中层骨干,都是我当初给他们的父母做工作请来的;以情怀感召青年。我们历届村两委班子讲拼搏、讲奉献,不谋私利,不优亲厚友,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村工作;以成才激励青年。“不论家庭出身、不论容貌、不论学历、不论男女,只论忠诚、只论道德、只论能力”,坚持“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平台、干好的给荣誉”,不断提拔和重用思想素质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以平台磨砺青年。对一些有潜力的青年和大学生,经常给他们提供多个岗位历练,让他们在创新和落实力上有提升;以待遇留住青年。为员工配股、配车、配房,新入职的大学生,薪资都高于本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要求也高。现在,有600多名村内外青年在我们村集团工作。今年我们又招聘了20多名大学生。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