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劳动者:延迟退休、社保困境与超龄压⼒

2025-01-11 1424 0
作者: 草菇炖鸡 来源: 恰帕斯东风电视机公众号

  截⾄2023年,中国60岁以上⼈⼝已达2.97亿,⽼年抚养⽐突破20%。随着⼈⼝⽼龄化加剧,中国⾼龄劳动者的权益问题⽇益凸显。延迟退休、养⽼⾦缺⼝、医保问题等政策和现实交织在⼀起,构成了这⼀群体的艰难处境。在“与国际接轨”、“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等⼝号背后,⾼龄劳动者究竟能否承受改⾰的代价,亟需严肃探讨。

  今年(2024)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靴⼦落地”的⼀年。9⽉,全国⼈⼤常委会通过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决定,表⽰相关政策将于2025年1⽉1⽇起正式实施。⽅案计划在未来15年内将男职⼯退休年龄延⾄63岁,⼥职⼯延⾄55岁和58岁,并⾃2030年1⽉1⽇起,⽤10年时间,将职⼯按⽉领取基本养⽼⾦最低缴费年限,由⽬前的15年逐步提⾼⾄20年,每年提⾼6个⽉。

  尽管⽅案强调改⾰要遵循“⾃愿选择”和“弹性”原则,即达到养⽼⾦缴费年限的劳动者可以选择提前或延后退休最多3年,但有评论质疑,对于那些经济收⼊较低或不稳定的群体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主选择的权利。⽽⼀部分体制内公务员则可以借助“弹性”办法实现最⼤限度的延迟退休。这实质上拉⼤了不同阶层劳动者的⽼龄⽣活收⼊和福利待遇差距。

  另外,许多⾼龄劳动者的实际⾝体健康状况与劳动要求之间存在不⼩的落差。研究显⽰,从50岁开始,中国⼈的健康⼯作年限平均仅为6.87年,农业劳动者的不健康⼯作年限甚⾄是企业员⼯的两倍。延迟退休政策试图通过缓解养⽼⾦⽀付压⼒来应对我国⼈⼝加速⽼龄化的趋势。但对许多体⼒劳动者⽽⾔,这意味着更⻓时间的劳作与病痛。

  还有解读认为,这⼀政策在扩⼤劳动参与率的同时,也加剧了代际间的竞争。年轻劳动者就业压⼒倍增,⽽许多原本就低收⼊的⾼龄劳动者则可能由于技能⽼化、⼯作效率下降,更难以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如此⼀来,“延⻓⼯作年限”是否能真正提升劳动参与率,仍需持续观察与评估。

  近年来,中国的养⽼⾦⽀付困境也⼀直是引发⼴泛关注与争议的社会议题。这⼀困境主要源于历史负担和⼈⼝⽼龄化的双重压⼒。由于制度初期未为⽼职⼯转轨注资导致巨额个⼈账⼾空账,养⽼⾦⽀付⾼度依赖财政补贴。

  在辽宁⾩新,煤矿⼯⼈在⻓达8年的停⼯中,因单位未为其缴纳养⽼保险,退休后⽆法领取养⽼⾦。这些劳动者的⽆奈境遇,揭⽰了养⽼⾦制度改⾰中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随着历时多年的养⽼⾦双轨制改⾰于2024年10⽉结束过渡期,⼀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例如改⾰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统⼀缴费模式,并增设职业年⾦保障,但体制内外的养⽼⾦替代率差距依然明显:体制内缴费基准较⾼且职业年⾦覆盖率达82%,⽽企业年⾦覆盖率不⾜10%。当下,农村⾼龄劳动者则普遍依赖⾃养或⼦⼥赡养,养⽼保障缺失问题尤为严峻。制度未能有效覆盖弱势群体,导致代际⽭盾和城乡分化进⼀步扩⼤。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