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运的回顾与前瞻

2024-08-13 1043 0
作者: 张明 来源: 香港《十月评论》

  “工人运动”,狭义来说是工人运用集体力量争取本身的权益,广义来说则是从争取权益进至改革整个社会。

  早期的香港工运

  早期的香港工运,是整个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部分。当时,香港工人明显地认同国家、民族,认识到要改善自己的处境,首先要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处境。由于工人受到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所以他们一般站在反抗行列的前卫,工人运动带着明确的政治取向。当时工人数量虽然不多,但带动社会斗争的作用却很突出。

  1909年,香港出现最早的工人组织,当时碍于港府不容许工人正式组织工会,所以采用工人研习社形式。1920年,在国民党工会领袖马超俊领导下,五千余机器工人要求加薪40%,进行大罢工,大部份工人离港返穗,火车、电车、电话、电灯工人纷纷加入罢工行列。在各行业工人的大团结力量下,港府和资方终于让步,工人获加薪32.5%。1922年,在苏兆征领导下,从一月中开始,陆续有万多名海员进行罢工,返回广州,到2月初,香港的运输工人、码头苦力等达三万人进行同情罢工,到3月初,全港各行各业罢工人数达10万人。罢工在坚持52天后获重大胜利,除加薪15%至30%外,更取得港府承认海员工会为合法会社。

  这两次罢工,不但是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更是反对殖民地政府的政治斗争。罢工得以成功,除了是工人行动坚决、并取得全港各行业工人的同情罢工支持外,更是由于广州和上海各地工人在经济上给予后盾支持,保证了罢工的长期进行以至胜利。而罢工的胜利,又反过来大大鼓舞了全国的工人运动,加强了中、港工人的团结互助。

  当时工人运动的特点,是阶级意识强,民族意识强,组织以产业工人为中心。工人阶级战斗性强,除了是由于他们受到严重剥削(例如当时航运、造船业等是判工制,中间剥削达2至4成)外,更与当时的大时代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的工人和民族运动兴起,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更使最受压迫地区的人民大受感染。工人运动中的精英,大都集结在共产党周围,其次亦有国民党人。参与1922年的海员大罢工的,则除了香港海员外,也包括全国的工运精英。

  省港大罢工的经验

  中、港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进行爱国反帝的斗争,在1925-26年的省港大罢工时期走向高潮。这次长达16个月,参与工人达25万人的大罢工,是一次轰烈的政治罢工,配合着中国第二次革命(1925-1927)的潮流。罢工由上海五卅惨案(1925)触发,省港两地响应全国的反英爱国大罢工,各行业工人纷纷离港回乡,广州政府加以大力支持。罢工工人向港英政府提出多项突破性要求:政治上,要求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工立法;经济上,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劳工保险、最低限度工资制度、减租25%,等等。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