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经筋病的临床诊断及主要病候

2021-05-09
作者: 吕嘉戈 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第五章经筋学说与中医现代化

  五、《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节录第10~32页

  第一章“经筋学说”总论

  第七节“经筋学说”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二、经筋病的临床意义

  经筋病,指人体经筋系统的疾患,如急性经筋损伤、扭伤、外伤以及慢性经筋病变所致的病症,其范围涉及现代医学骨科、外科、内科、产科等。有的病与筋有关,但不属经筋病。如中风、脑瘫等,这是因为这些病症根源在脑及中枢神经,经筋本身未受损伤。

  1.经筋病的临床诊断

  十二经筋根据各自的循行路线,把所经人体各个关节、骨节全部连系起来,使之能适应人体正常的或剧烈的活动。一旦经筋受损,就妨碍了人体正常活动,故在临床上均以人体活动受限为确定经筋病的根据之一。

  《灵枢经》指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即指经筋受寒时反折筋急,造成关节紧张,经筋受寒收缩,使周身及各关节均有被绷紧了的感觉,屈伸不利而疼痛;受热则使经筋松懈,使关节收不住,成为痿症。再有是经筋的外伤性损伤,通常会造成经筋的保护性收缩,从而逐步形成经筋病。

  经筋的受寒、受热及受损伤均可使人体无法进行正常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经筋病。

  由于经筋的主要功能是维系骨节,连络四肢百骸,故它也有对人体活动的约束(保护)作用。它将人体活动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故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活动时超不出这个限定的范围。在特殊情况下,当外力超过了经筋的约束力,就会使人体活动超出限定的安全范围,同时也把经筋损伤。在经筋病中最常见的腰扭伤、脚踝扭伤等均是如此造成的,故在临床上对此应十分注意,这种损伤如果未能及时治愈,往往是慢性经筋病的开始。

  2.经筋病的主要病候

  《灵枢经・经筋第十三》中对十二经筋的病候均有详细表述,现引述如下:

  (1)足太阳经筋病候:“其病小指支,跟肿痛,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今释为:痛起足小指,脚跟肿痛,胭窝挛急,脊骨反折,项领拘急,肩臂不能抬起,腋下支及缺盆部抽痛,头不能左右转动。

  (2)足少阳经筋病候:“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眇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今释为:足小指次指筋拘急,转筋,并牵引动膝外侧转筋,使膝不能屈伸。胭窝筋急,前面牵引髀区处,后面牵引尻骶处,向上到胁下季胁部痛,并再上引缺盆、乳部、颈部,维筋拘急,从左向右,则右眼不能张开,而上经过右头角部,同蹻脉并行,左边的络于右边,故伤及左头角部,使脚右痿废不能正常活动,这叫做“维筋相交”。

  (3)足阳明经筋病候:“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溃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筋有寒,则急引频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今释为:病起于脚中指,小腿转筋,脚部筋收缩跳动而坚硬,伏兔部位转筋,髀前肿胀,并有疝气,腹部筋收缩拘急,牵引至缺盆及面颊。突发口角歪斜,病急者眼不能闭合,属于受热邪侵入则筋弛纵而眼不能张开。面颊的筋受到寒邪侵入,则引起面颊筋急造成口歪;有热邪侵人则筋弛纵不收,也会造成口歪。

  (4)足太阴经筋病候:“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今释为:病起于足大指,踝部内侧痛,转筋痛,膝部内辅骨痛,股内侧引髀区痛、并伴有阴器抽痛,并牵引脐部及两胁痛,还波及胸中、脊骨痛。

  (5)足少阴经筋病候:“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瘈及痉,在外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今释为:病起于足底转筋,以及本经筋所经路线和其所结、聚处都疼痛和转筋。由此经筋发生的病症,主要是痫症、瘈症和惊风。病在身体外

  侧则不能俯身弯腰,病在身体内侧则不能向后仰。所以又可分为:阳病,表现为腰反折不能俯身弯腰;阴病,表现为腰不能后仰。

  (6)足厥阴经筋病候:“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侧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今释为:病起于足大指,踝骨内侧痛,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痛而转筋。尤于男性,其病可使之性功能丧失;内伤,如房事过度或用力过度,则阳痿;受到寒邪侵入则易发生阴缩;受到热邪侵入则易使阴器挺而不收。

  (7)手太阳经筋病候:“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额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今释为:病起于手小指,引起肘内侧锐骨后边痛,其痛沿臂内侧到腋下,而使腋下及腋后边痛,再沿循行路线绕肩胛使肩胛痛,并引起颈项痛,其结于耳后完骨并入耳中,而使耳中鸣响而痛,又向下结于颔,使颔痛,上属目外眦而引发视力不足,须长久时间才能看清东西。颈部如受风寒则又引发颈筋拘急,成为筋痿造成颈部肿大。

  (8)手少阳经筋病候:“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卷舌。”今释为:凡此经筋所经过的部位都发生强直、转筋,由于本经筋一支由曲颊入系舌本,故发生病变时易引起舌部卷缩。

  (9)手阳明经筋病候:“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今释为:凡此经筋所经过的部位病变后的症状为强直疼痛及转筋,手臂不能举过头,并且头不能左右转动。

  (10)手太阴经筋病候:“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者息贲,胁急吐血。”令释为:凡此经筋所经过的部位病变时症状为强直、转筋疼痛,严重者甚至会成为”息贲”症,造成胸胁部拘急,并常引起吐血。

  (11)手心主(厥阴)经筋病候:“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今释为:凡此经筋所经过部位病变后症状为强直转筋,向前累及胸部时,造成胸痛及息贲症状。

  (12)手少阴经筋病候:“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今释为:本经筋病变时,其内侧的筋拘急,其上承伏于心下,为“伏梁“症,其下则使肘部有像网一样的牵急。凡本经筋所经过的部位病变症状为强直转筋,还有筋痛。

  《灵枢经》对十二经筋病候的归纳有一共性,即病变是按照各经筋循行路线而表现在各个部位的。故此,它提示我们,对每一经筋的病变不能只注意其疼痛部位,而应注意其整条经筋的循行路线,还应注意十二经筋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各经筋有相互影响的条件与因素。其次,十二经筋的病候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如筋的牵引、拘急、转筋,抽搐、挛缩、关节强直、筋的弛纵屈伸不利以及性器官的功能病变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人体骨骼的整体变形,如脊柱弯曲等,但此症状《灵枢经》中未有提及。

  脊柱侧弯,从医家气功的大量临床经验总结看,它除了先天造成外,绝大多数是由经筋病造成的,主要是以足太阳经筋为主。经筋病变后经过长期的慢性收缩,逐步将脊柱拉弯。脊柱侧弯症状中还有两个未被今天医学界注意到的症状:其一,其侧弯如果位于胸椎部位,到老年时易形成一侧驼背,患有此症的患者一旦经筋开始拉弯胸椎,胸部疼痛将伴随其终生;肋骨在胸椎侧弯的压力下,逐步变形,一般为侧弯的凹部向后突出,凸部向前,形成一侧驼背;其二,如果侧弯在腰部,则易使骨盆变位,也向一侧倾斜,笔者认为主要是骨盆与脊柱一直保持90度关系,当腰椎侧弯时已不是向下正直,而是向一侧倾斜,骨盆为了继续与它保持90度关系,故也随之倾斜,使髂骨高一低,造成双腿不一样长。

  《灵枢经》的经筋病的病候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常见的经筋病在现今称为颈椎病、腰腿痛症、漏肩风(肩周炎)等许多属于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症。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