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刻不容缓


  金灿荣教授在金金乐道编辑部(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视频,眉题,对比之下都是伤害。日本占90%,中国仅2%。金灿荣教授:我经常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然后谈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等等。但是今天,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和大家聊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变在哪里,又去向何方。最近一百年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甚至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比如西医对中医,现在大家对中医,有的人相信,有的人否定,当然更多的人是半信半疑。所以这一百年“中西医之争”是至今不休。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什么呢,中草药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欢迎,受到重视,供销两旺。可这一切好像与中国关系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中草药出口的份额中,大家猜猜,中国占比有多少?是不是直觉上你会觉得,中国的占比怎么也得有个百分之三五十吧?而事实上不是的,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拿到的中草药出口份额,仅仅只有2%,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占比高达90%以上。而且在海外的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仅0.3%。日韩两家加起来占据了70%以上。更让人意难平的是,中国人研究出来的“六神丸”,日本人把它改造过去,开发出了“救心丹”,还被誉为“救命神药”。在全球的年销售额,高达一亿多美元。我们都知道,中医学是中国人创造的。自《黄帝内经》问世起,中医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尤其在最近百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多变,才由盛而衰呢?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那些悬壶济世的良医,今天为什么遍寻不见呢?中医的振兴之路很难走吗?这些宏大而复杂的问题,也许在一个叫陈万举的老中医身上寻到答案。陈万举是小说《国医》的主人公。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不仅陈万举,书中的所有出场人物,包括发生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陈万举是清末名医,巢渭芳再传弟子,针灸大师承淡安的门生。他一生坐堂行医七十六载,刻苦钻营针灸和传统医学经典,勇于打破陈规,善于创新,攻克了大量的疑难杂症,救人无数。九十六岁时无疾而终。书中以陈万举的人生轨迹为线索,深刻再现了近百年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重要过程。这本书的腰封上有句话很好,它说“一个中医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医院。”当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也在疾驰猛进的时候,那些正在遗失的传统和美好,可能正是民族的未来需要的。

  看了金灿荣教授的视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人也许都会问,中医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无论如何都不该是今天这样的啊。这些本该属于中国的份额,本该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中医药,本该由中国而走向世界的中医药,却搞成今天的样子,痛心啊。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