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言不和就离职 年终奖成“导火索”?

2019-02-26 3493 0
作者: 记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俗称“金三银四”,大量的年轻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离开老东家,寻找新东家。调查发现,年终奖对劳动者工作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深,有无年终奖、年终奖多少已成为跳槽与否的关键因素。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劳动者春节前后跳槽引发的纠纷案件进行专门调研,发现年终奖的发放往往会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争议的“导火索”。在审判实践中,因年终奖等各类奖金发放引发的纠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争议类型多样,劳动者胜诉率低

  近三年来,北京二中院共审结涉年终奖纠纷案件179件。其中2015年审结18件,2016年审结60件,2017年审结101件,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述纠纷案件中,离职时间在春节前后(11月-次年3月)的数量较多,共计115件。

  据北京二中院民事审判庭五庭副庭长窦江涛介绍,现在,年终奖在工资中所占的比重呈加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关于年终奖权益的纠纷也随之多了。

  相关案件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用人单位是否发放年终奖、劳动者是否达到绩效考核标准、劳动者在年终奖发放时已离职是否失去享受年终奖资格等三类。一旦发生纠纷,多样化的案件争议类型,涉及双方切身利益,化解难度较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年终奖并无强制性的统一规定。除了双方在劳动合同或薪酬确认单等文件中单独约定的工资性奖金外,用人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状况、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及绩效表现等综合因素,自主确定年终奖等各类奖金是否发放、发放的条件及发放标准。一些中小企业往往由老板自己决定奖金发放数额。部分用人单位虽对奖金发放进行了简单约定,但由于相关约定不明,劳资双方都从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进行理解,从而产生争议。

  类似的争议中,劳动者想讨回自己的权益相当不易。窦江涛说,实际案例中,大多数劳动者往往拿不出奖金发放的相关证据,“他们和用人单位基本是口头约定的,再好一点的,会有邮件和微信聊天截图,但这些并不能充分证明其主张,想胜诉难度很大。”

 

  90后一言不合就离职

  调研中,80后、90后劳动者诉讼占比较大,占全部案件的70%。调研报告显示,80后劳动者一方面正处于职业上升期和成长期,另一方面家庭压力较大,对奖金的关注度较高。而90后劳动者大多初入职场,学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注重自身感受,也更加注重公平合理。90后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多和他们“一言不合就离职”有很大关系。

  全球职场人士社交平台领英2018年曾发布一份名为“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的报告,数据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