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活?稳不稳?金融改革怎么走?五问当前金融形势

2019-12-12 1332 0
作者: 李延霞 吴雨 刘慧 来源: 央视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五问当前金融形势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吴雨 刘慧

  “三箭齐发”缓解民企融资难、主动出手防风险、金融开放步入快车道……2019年中国金融领域走过不平凡的一年。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面对复杂形势,货币政策效果如何?企业融资实际获得感怎样?防范金融风险有哪些压力?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平衡如何把握?下一步金融改革怎么走?回首来路,展望未来,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和关注。

  面对复杂形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如何?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如何?

  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中枢和政策调节的抓手。今年以来,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缓解银行流动性约束;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创设中央银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助力银行永续债发行,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这些举措有力扭转了去年下半年社会信用收缩的局面,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支持了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人民银行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有效对冲了信用收缩压力,稳定了市场预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融资数据给力,为何部分企业感受仍有落差?

  统计显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下,银行对实体企业的贷款不断增长,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一些企业仍然“喊渴”:融资数据给力、市场利率明显下降,为何有的企业感受不明显?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感受总体是有所改善的,也不排除有少数企业由于融资结构等因素变化出现成本上升的情况。例如受房地产调控因素影响,部分开发企业的融资可能出现“量减价升”的现象。对于市场利率明显下行但部分企业感受不足的问题,主要与前期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有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一些企业之所以感受有落差,一方面由于目前运用LPR定价的新增贷款规模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目前部分银行贷款定价的隐性下限有待进一步打破。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