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2020-05-03 3121 6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5月2日电题: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新华社记者韩宇、邹大鹏、杨喆

  民以食为天,有粮安天下。疫情来袭,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中国人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答案或许就写在全国已铺开春耕画卷的大地上。有“中华粮仓”之称的黑龙江,铁马开犁千钧奋进,一片火热繁忙景象:疫中稳耕,有底气;科技智耕,有能力;绿色精耕,有希冀……“北大仓”的春耕剪影中,透露出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气”。

  疫中稳耕,有底气!

  春时正好,沃野复苏。在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富锦市上街基镇大屯村农民王德刚正忙着整地备耕。

  “往年‘耕耘’今年‘云耕’,疫情对俺影响不大,农时没耽误!”王德刚说,“国家玉米、大豆等补贴政策提早见亮、释放信号,咱心里更有谱了,今年又多种了300亩地,多打些粮!”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全民战“疫”,先稳饭碗。我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全国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中略增,保障粮食安全有底气。

  河北、河南、江苏等粮食产区,夏粮长势平稳,奠定了夏粮丰收的基础。今年我国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种植面积将继续稳定在8亿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优品质结构,发展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高蛋白大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意乡前进村的一处水稻育苗基地的大棚中,管理人员在查看稻苗长势(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华粮仓”春耕剪影

  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向阳村一处耕地上,种植户在移载马铃薯(4月14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70余年来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农业机械化率均居全国第一,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今年,黑龙江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加大规模经营,让“中国饭碗”更“瓷实”。

  “国家政策好,种粮腰包鼓,就想着咋能扩大规模。”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张大鹏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大鹏还记得,七年前自家只经营20多亩地,近几年面积翻了10倍以上,今年他又准备多种120亩。“地多好种,收成也好,比如玉米规模经营后,每亩至少多打100斤粮。”他说。

  不仅向“空间”要地,还向“时间”抢粮。

  4月初,在东北许多传统农区大田还未开播时,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发村就已启动了春耕“第一犁”。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