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支持措施从何入手?要重视促进女性发展问题
广西贺州市乡村医生王秋姣在上门体检时与婴儿嬉戏。新华社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生为静静(化名)换衣服。新华社发
湖南长沙市的职业培训学校老师在育婴员培训班上为学员们讲解抚触婴儿的手法及注意事项。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更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三孩政策为何在此时实施,将带来哪些变化?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配套支持措施上将如何具体设计,方能更好地回应社会期待和促进政策落地?
就以上焦点问题,本报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陈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茅倬彦、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国辉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盛亦男共同解读探讨。
“十四五”时期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不能错过的机会窗口
●公众关注:2013年12月,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2015年10月,党中央作出全面两孩的重大决策。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来看,与2010年相比,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出生人口出现了回升,性别比稳步下降,少儿人口数量增加,“二孩”生育率也明显提升,展现出了政策的积极成效。仅时隔6年,为何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
陈卫:人口问题始终是国家面临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趋势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对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深刻、长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增长趋势明显减弱,10年来保持低速增长;少儿人口比重回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养老扶幼功能弱化。尽管生育政策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到女性婚姻生育的持续推迟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3。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加速、人口零负增长或将提前到来。因此“十四五”时期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不能错过的机会窗口。当前,在兼顾人口数量压力和人口结构挑战的政策框架下,实行三孩政策为实现适度低生育水平、调控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也为不同群体不同的生育需求,满足其个性化、多元化的目标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