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一把手受贿不收现金:太低端 不缺钱却毁在钱上
“作为一个高管,实际上根本就不缺钱,但最后还毁在这个钱上了。”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一位不缺钱的银行高管,最后还是毁在钱上了。
1月18日晚8时,由反腐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中,披露了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案,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
“有些事情做得太不应当了,真是太不应当了。”
“从自己所触犯的法律一看,还是自己有贪心,自己也特别悔恨,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面对镜头忏悔。
贷款给房地产追求政绩谋私利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孙德顺却背道而驰。
他就关注什么挣钱快、见效快。他倾向于贷给房地产,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
在这期间,中信银行贷款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达到40%多,制造业贷款当时受到压降,压降幅度达到30%多,所以受孙德顺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
中信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过高的问题,带来的长期风险后来逐渐显现。2020年2月,银保监会向中信银行开出2200万元的巨额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项19项中有13项涉房地产业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樊祥鹏表示,这就体现了一个政绩观的问题,追求眼前的利益、局部利益,年报会非常好看,但是给后面会造成很大隐患。
除了追求政绩外,孙德顺之所以增加房地产贷款还有另一个隐秘的原因,就是谋取个人私利。调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公司老板与他关系密切,并存在利益交换。例如一名房地产公司老板曾以投资为名,向孙德顺实际控制的公司输送1000万元,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孙德顺获批贷款授信40多亿元。
不收现金,利用“影子公司”等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
孙德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他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的掩盖,就是设了很多的防火墙,绕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