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本科新增24种新专业,释放了哪些信号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提到,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有四大特点: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强化交叉融合和突出就业导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增专业的“智能化”色彩浓厚,如新增了材料智能技术、农林智能装备工程等专业。此外中国古典学、咖啡科学与工程、足球运动、马术运动与管理等专业也特色显著,吸引了网友的关注。
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 新专业“智能化”趋势显著
2023年,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早已释放了多重信号。其中提到,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方案》强调,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在新增的24种专业之中,工学门类有着明显的交叉融合改革趋势。如在北京科技大学开设的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等。
北京科技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材料智能技术专业是典型的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制造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以及研发平台的深度融合,突破学科壁垒,培养掌握材料先进计算设计、前沿实验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层次卓越人才。
在新增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的布点高校。该校公开信息显示,该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空间+光学+信息+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新增专业之外,记者发现部分高校新增专业点的培养方案中也突出了“智能化”的特点。如北京服装学院新增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点,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时尚和智慧生活三大方向,搭建以“智能工程”为核心的跨学科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以智能工程、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为切入点,围绕基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而展开。”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处长赵洪珊说。未来,该专业将融入课程实验(工作坊)、工程与设计的融合实训、创新设计与开发的综合实践,满足信息产业、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创意产业等领域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人才需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