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大学本科教育为什么变成了“养蛊”体制?

2024-03-18 1605 0
作者: 甘阳 来源: 保马

  原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甘阳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讲座《大学应否与能否克制内卷化》一文。甘阳从清华学生对于内卷的探讨入手,引述了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的比较研究,由此展开自己对于内卷的理解以及提出了一些克服内卷的策略。他认为这些策略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具体的规划上,而应该成为学校管理层的心理共识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内卷所导致教育的狭隘化、青年学生的普遍压力应该成为思考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入口。
       本文原载于《澎湃思想市场》,感谢甘阳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一

  所谓内卷,在我看来,不只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之所以消极是因为,它泛化为一种大学内外弥漫的情绪而无法分辨问题所在,似乎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不应做。比方说,内卷化可以是企业现象,反映上班族的焦虑,关乎就业问题,这不是大学能够解决的。但是不是内卷就和大学无关?显然不是。内卷也是大学的问题,我们今天主要谈论的是这部分。我认为内卷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暴露出中国大学改革的深层困难,有助于我们思考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反思本科教育的理念,尤其是现有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为了简明起见,我把我的基本论点——可能听起来有些荒谬——先放在前面说,不加论证。我认为大学在当下有几件只要有魄力就可以做,做了就能克制内卷的事情:

  第一,大一或至少大一第一学期,所有成绩不计入GPA(grade point average,成绩平均积点),或只计PF(Pass/Fail,通过或不通过),鼓励学生试错,保护学生刚进入大学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第二,大幅降低本科毕业论文要求,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第三,推广清华新雅和北大元培本科培养模式,核心就是:大一不分院系专业。

  我把这三点作为我认为当下大学可以做的事情摆在这里,更多的问题不是当下可以处置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留待将来解决。

  下面我们先回顾一下国内大学内卷讨论的起源。其实内卷问题的提出到现在不过四年左右,它的起点非常清楚,是在清华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有一位清华同学写了篇文章《浅谈清华学风、课程内卷、特奖及其他》(作者署名为宜城漫士,“漫士呓语”微信公众号2019年11月1日发表)。这是一篇十万加的爆款文,在清华内外引起过很大的讨论。它的来由是,开学初校长和同学们例行座谈,突然发觉计算机系同学提的问题相当尖锐。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这位同学写了这篇文章。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