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考核不再“唯论文”带来哪些新变化

2025-02-12 114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本科毕业考核不再“唯论文”带来哪些新变化

  整个寒假,大四学生刘洋一直忙着为下学期开学要提交的毕业论文“加班加点”。他的选题是长期关注的“数字游民群体”,虽然积累了很多素材,但写起来并不轻松。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公布该校《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其中提到该学年首次开展本科团队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此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出台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以签约作者身份在知名网络文学平台完成的作品,可以代替毕业论文申请毕业资格;温州大学鼓励本科生用创业成果代替毕业论文;浙江农林大学允许本科生以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或银奖以上的成绩,代替毕业论文。网文、竞赛作品、团队小组作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些作品的完成质量能否和毕业设计(论文)直接画等号?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新变化?面对毕业考核多种方式,学校又该如何把好出口质量关?

  学生学术能力和水平将有多种呈现方式

  记者梳理信息发现,早在2011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便发布了《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实施办法》。据该办法,本科毕业生可选择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并结题的结题报告等作为毕业论文参加毕业答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近日也出台相关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若有学科竞赛获奖(以论文或设计或研究报告的形式)、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且作品内容能反映其专业能力,以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有一定的综合性,并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即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迈出改革步伐的高校越来越多。分析上述现象,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副处长冯加渔认为,鉴定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毕业论文适用更广、难度更小,仍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网文作品、创业成果属于实践成果,如果是个人独立按要求完成,能够反映本科生在写作、创业等方面的真实水平。此外,人文社科类专业可以用调查报告、学术著作,理工科类专业可以用专业竞赛成绩、创新发现来鉴定学生的学术水平。

  “采用何种毕业考核形式,应当依据学校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定位来定。例如,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可以用实践成果、职业本科高校可以用高水平技能大赛成绩来鉴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而研究型高校更适宜于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冯加渔说。

  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何芳介绍,在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的同时,天津大学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跨学科新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实现创新教育全覆盖,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创新性项目、主动承担或参与创业项目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近年来,跨院系、学科的新工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发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固有模式,学校自2021届本科毕业生起试点新工科毕业设计与研究项目,跨院系、跨学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持续深入,2024届认定46项新工科毕业设计,覆盖21个学院255个课题。”何芳说。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