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制衣厂迟来的“爆单”:工人难招、产业转移
与往年相比,今年城中村制衣厂的旺季来得略微迟了些,眼下很多制衣厂加工订单生意火爆,而让大家颇为发愁的是熟练工人难招,这背后是城中村内制衣厂的梯次转移,很多工厂搬迁到了外地乃至湖北地区,工人也随之迁徙。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做了十几年服装销售生意的湖北人黎刚很难相信,在制衣厂林立的广州城中村内,找服装加工厂赶制订单竟然还需要“找关系”。
黎刚是沙河档口服装老板,日常只销售对接客户,服装加工环节则外发给城中村制衣厂完成。最近,他的客户下了几千件女装订单,他准备将这笔订单外发给城中村制衣厂完成。可是,问了“一圈”过去的供应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这笔订单竟然没有合适的加工厂愿意接单。原来,城中村内制衣厂几乎都在赶制各自的订单,这时候已经到了加工厂一年一度的订单旺季。
(桥南新街招工现场 第一财经记者吴绵强摄)
近两个月来,第一财经记者深入广州市海珠区、番禺区等多个制衣厂聚集的城中村调查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城中村制衣厂的旺季来得略微迟了些,眼下很多制衣厂加工订单生意火爆,而让大家颇为发愁的是熟练工人难招。“我们最近有很多订单,但现在就是工人难招,无论是简单的款式,还是复杂的款式,工人都普遍难招。工价高也招不到人,主要是人少了很多。”在大塘开设制衣厂的老板程先生说。
工人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中村内制衣厂的梯次转移,很多工厂搬迁到了外地乃至湖北地区。“订单过去了,工人也就过去了。”程先生说。
加工厂“爆单”了
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高度发达,庞大的服装供应链环节主要分为3个方面,上游布料销售,中游制衣生产,下游成衣销售。受中大纺织城外溢的影响,广州市海珠区、番禺区等地的城中村服装产业基本发展于2000左右,从海珠区凤阳街道到瑞宝街道、江海街道(如大塘)和华洲街道,再到番禺区洛浦、南村镇等地城中村,服装制衣厂、手摇绣花厂、专业裁床厂、烫钻烧花……制衣行业需要的所有工序,在这些村内都能实现。
一件衣服的生产制作,需要经过原料裁片(将布料裁剪成型)、加工生产(车工缝制),以及尾部(剪线头、褶皱熨烫,打包)处理等环节和工序。作为服装销售行业老板,黎刚在广州城中村并无工厂,旗下只有裁片和尾部处理工人,中间的加工生产环节,则需要城中村制衣厂完成,并支付一定的加工费。
无奈,黎刚只有求助自己关系特别好的一位做“加工单”的老乡,将制衣订单派发给他,并允诺在原有订单每件衣服的市场价之上再额外加价2元,对方才将他的订单“插队”提前生产。
通篇文章没透露一天工作几小时,一个劲的老板招工难,想必又是那种一个月无休,12小时两班倒的牛马工作,周扒皮看了都流泪咯……
通篇文章没透露一天工作几小时,一个劲的老板招工难,想必又是那种一个月无休,12小时两班倒的牛马工作,周扒皮看了都流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