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推进提高大排量车进口暂定关税

2024-06-14 3346 0
作者: 记者 来源: 玉渊谭天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谭主了解到,在欧盟发布初裁披露之后,中国业界非常不满,强烈呼吁相关部门采取对欧反制措施。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方内部正在推进提高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暂定关税的相关程序。

  除此之外,今年初,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据熟悉白兰地反倾销调查案的业内专家透露,该案初裁结果预计将于8月底前公布。

  针对欧方表态,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如何理解中方的强烈反对和反制措施?谭主找到了参与应对这次调查的中方人员,以及律师和经贸专家,并和他们聊了聊。

  中国产业界的“坚决反对”有明确、足够的法理依据。回顾欧方的这场所谓调查,从调查发起,到中间的调查过程,再到初裁披露,各个环节都透露出一个词:

  不合理

  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来说。

  先说发起。这次反补贴调查,是由欧委会主动发起,而非欧盟相关产业主动申诉。

  相关产业发起和欧委会发起,区别在哪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是这次调查的行业抗辩方,孙晓红作为该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对这次调查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表示,反补贴调查基本都是由产业界申请发起。这是因为,只有产业界才会最直接感受到某国竞争力强劲的产品可能对自身产业造成威胁,从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的角度出发,提出调查需求,发起有实质性支撑的调查。

  而欧委会发起的理由是什么呢?是欧委会主观判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有威胁”。

  孙晓红表示,历史上,欧委会几乎没有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先例。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用了三个词来形容这次调查——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及透明度

  首先,是抽样的不公正。

  欧委会抽取的三家企业,是上汽、吉利和比亚迪。为什么抽取这三家,欧委会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郝洁表示,为达到预设目标,构造并夸大所谓“补贴”项目,欧盟委员会罔顾世贸组织规则,摒弃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标准,在抽样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欧美企业,只选择中国本土企业,抽样标准不合规、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正。

  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大概在8%左右,这三家企业占的比例只会更少。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