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策能救楼市吗?
近期国家为了救楼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这其中包括广州深圳两地出台的首房首付比例下降,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以及全国11家银行对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的政策。恕笔者直言,这些救楼市新政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先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情,据2月15日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发布的情况来看,国家展开了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这次普查规模庞大,有近500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260多万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人员参与,从调查数据显示,至今我国至少存在着6亿栋房屋,注意是“6亿栋”房屋。尽管这6亿栋房屋,包括城乡住房、商品房、自建房和工业、商业用房,但这个庞大的数据确实是令人震惊的。即使按照每栋房屋平均容纳10人来计算,这6亿栋房屋足够容纳60亿人口,而我国总人口也仅为14亿。
另据有关数据,中国现房存量达6540万套,足够60亿居住,中国现有人口14亿,就等于中国再增加46亿人口才能把存量房消化掉,这就是目前我国楼市的现状。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存量房,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房屋建设过度开发所致。另一方面,房子价格的不合理,高昂的房价,远超出了买房者的承受能力。这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房子严重过剩的主因。
那么,我们现在就再来看看这些“楼市新政策”对我国楼市究竟能不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楼市新政策来看就是两个,一个是降低首套房的首贷利率,另一个就是以降低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这两个方法,说白了就是隔靴搔痒。甚至伤害了一大批穷人的利益,是把穷人逼向绝路的恶作剧。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国目前的楼市情况明显是供远远大于求。房子的价值就是居住,除了用来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房地产市场化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当时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楼市的供给存在着一定的反差,再加上开发商的精密设计,如摇号购房、学区房、预售制等等,造成了一些刚需一房难求的局面。这样,一方面为开发商对购房者薅羊毛营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为投机炒房客提供了机会。这样一来,把房价推高了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极不匹配的局面。所以,现在仅以一个降首套房首付利率的做法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明显效果的。
再说,因为房价与收入的完全不匹配,年轻人即使是刚需购房者,他们根本就无力承受这难以企及的高房价。反而,只能导致年轻人干脆躺平的念头。
这样,就造成了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尴尬局面:开发商的房子卖不出,刚需购房者买不起。根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楼市库存量严重过剩的情况,本来房子严重过剩,还不改变“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只能最后使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从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有钱人是根本不愁房子的问题,而没有房子的刚需基本是没钱人,如果不从没钱人的角度来调节楼市政策的话,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供需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目前的新政策是作用不大的。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不应该对房地产做过多的干预,应该让房地产商自己根据市场运行规则,采取降房价自救的方法来缓解房地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