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思考一下工资不涨的原因了
李佳琦的话是具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嘲讽,一面是启发。
说嘲讽大家都理解,为什么说它还有启发的作用呢?因为借着这种嘲讽,大家真的要开始思考一下工资不涨的原因了。
到底是因为没有认真工作,不够努力,还是背后有其他原因?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是一个关乎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当然值得引起广泛的讨论。
我们这个号平时读点《毛选》,最近在知识星球上也读点《资本论》,今天这篇文章就从《资本论》的角度去分析一下,工资不涨的原因到底是啥?
首先,工资是什么?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错觉,以为工资就是你付出的劳动所换取的报酬,是你的劳动与报酬之间的等价交换。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李佳琦的话就是对的,你劳动越多,努力越多,就应该越富有才对。
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如果劳动与报酬之间真是平等的,那最贫穷的肯定是那些不事生产的食利者,而不是终日勤勤恳恳的劳动群众。
所以要搞清楚工资不涨的原因到底是啥,其实首先就应该搞清楚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然后你才能知道它涨与不涨的规律是什么?
工资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花了一整个的篇幅去分析,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工资是维持劳动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这句话是解开工资涨与不涨的秘密背后的一把钥匙。
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是深有感触的,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来说,他们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换取的那点工资,一定是只能勉强维持着其基本生存的那点费用。无非是有的生活质量好点,有点差点,本质并无不同。其中绝大部分人还背着负债,即使少数人手里可能有那么点存款,但也是暂时的,总归是要被医疗、养老、孩子的婚房、教育等等拿走的,或早或晚而已。
那么,作为维持劳动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工资,在什么情况下会涨一点?什么情况下会下降?这里面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隐藏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之中。
这个积累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本积累的初期,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并不明显。资本要不断增殖,就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把从工人那里获取来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于投入新的生产之中,因此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对工人的需求就会上升,劳动者就会呈现出暂时的供不应求的景象,这个时候工人的议价权会高一些,因此工资也会涨一些,使得维持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部分高一些。在这个阶段,工人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吃穿会好一些,待遇会高一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