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能实现“持久战”吗?
巴以重新开战了,这事大家肯定不意外。以色列的停战,显然只是战况不利时的短暂调整,而不是寻求和平的准备。上一阶段,巴勒斯坦人在加沙承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也进行了出色的抵抗,充分暴露了当代以军的虚弱不堪。巴以之间,是典型的能战才能和,不到真没办法,帝国主义都是不讲道理的。之前我谈过一些以色列的困境,今天我就继续谈谈巴勒斯坦和哈马斯。
巴勒斯坦人乖乖听话是没用的
我们都知道,巴勒斯坦穷,以色列富,贫富悬殊,双方的强弱也很悬殊。即使是这次,以军在加沙被打的狼狈不堪,加沙的平民也依然遭遇了巨大伤亡。所以,每次巴以冲突都有人说反正打不过,能不能加入?巴勒斯坦人放弃现在的主张,不要土地,不求建国,一心给以色列人打工。大家就像以色列国内的二百万阿拉伯裔一样,赚钱过日子,多生孩子,以待将来,岂不美哉。
确实,巴以冲突之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打工不罕见。以色列国内差不多有十万巴勒斯坦建筑工。甚至加沙的人口能不断增长,在以色列打工,去埃及娶老婆,也不失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斗而不破是一回事,斗破了以后,形成新的妥协,又是另一回事。
以色列需要劳工来维持社会运作,但以中东的环境,人力是不缺的。何况还有印度,中国这样的成熟劳务输出大国。就连中国如此遥远异域,集团化管理的专业劳工,以色列都要严防死守,必须签合同禁止和当地异性交往。对有历史纠葛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会是什么态度,何等防范,可想而知。
如今这种脆弱的和平被打破,仇恨已深,恼羞成怒的以色列执政当局,恨不得把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赶尽杀绝。这时,还幻想靠妥协换以色列发慈悲,难道要把正在抵抗的哈马斯战士绑上献给以军吗?如果连这唯一的防身匕首都没有了。只怕,明天加沙人不是去以色列的建筑市场打工,而是要去集中营报道了。
我们上次就解释过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色列现在的统治层极右色彩越来越重,连自己的大部分国民都快要容不下了。如今,巴勒斯坦人龟缩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一隅之地,部分人在以色列打零工,还能勉强活着。甚至,恰恰因为加沙等地的存在,巴勒斯坦人不是以色列社会的一部分,以色列才能勉强接受少数巴勒斯坦人作为廉价劳动力,他们终究有一个能被赶回去的地方。
要是巴勒斯坦人真放弃加沙等地,大规模进入以色列社会,别说融入,哪怕什么都不做,在以色列当局的极端政策下,很快就会迎来属于他们的水晶之夜。
一直以来,有超过一半的巴勒斯坦人长期流亡海外,这是一个事实。但有人走,也有人留,几十年来,哪怕面对以色列的暴政,还有近一半巴勒斯坦人守在家乡,这也是事实。